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馬英九出訪後續結果,將具重要指標意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7-29 08:48:52  


  中評社香港7月29日電/馬英九將於八月中旬率團訪問巴拉圭和多明尼加,這是他就任“總統”後的首次出國,也是一次實踐“外交休兵”理念的出訪。台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題為《從馬英九出訪談“外交休兵”的真義》的社論說,後續發展結果如何,將具有重要的指標意義。 

  馬政府和扁政府最大的不同,在於對中國大陸不再採取全面敵對的態度,希望化解兩岸對立增進合作,進一步促成台灣更大的發展空間。在外交方面,揚棄到處放火最後把自己燒得焦頭爛額的“烽火外交”,也不再走喧賓奪主用過境待遇自吹自擂的“過境外交”老路,轉而將出訪單純化,過境美國時以便利、自然為主,不會像過去那樣用盡力氣耗費資源在禮遇、停留地點與天數、會晤層級上。

  社論表示,這項改變是正確的,因為過去扁政府已經把“過境外交”的價值從正操作到負,最後除了自己往自己臉上貼金之外,在外交上已經沒有實質功能了。當扁搭乘的專機在停機坪上恰巧停在美國總統專機“空軍一號”的旁邊,都可以被渲染成別具政治意義,這種“過境外交”已經變成了自欺欺人的噁心鬧劇。尤其最後台美關係因互信破裂而嚴重毀損,陳水扁的過境待遇跟著每下愈況,從看棒球、吃牛排淪落到在阿拉斯加“閃”冬風,如今台美關係重起爐灶,“元首”過境這檔子事,不妨先卸下過多的政治負載,讓它回歸單純與理性,對大家都是一種喘息。

  社論說,台“外交部長”歐鴻鍊提出的理念基本方向是對的,他長年在拉美固守“邦交”,深感兩岸“外交”惡鬥讓雙方都受害,浪費資源又毫無意義,而且傷害國際形象。他認為,“邦交國”是廿三還是卅個,並沒有太多差別;在國際組織爭吵名稱與儀節,既癱瘓了台灣的“外交”,也無法替人民帶來幫助。這些觀念雖出自一位老外交官之口,和社會習慣的思路相比,卻是比較前進創新且務實的。 

  社論指出,問題在於一個巴掌拍不響,要休兵,得雙方都放下武器。在兩岸的外交戰中,台灣處於嚴重不利局勢,之前之所以投注大量資源心力,也是為了避免岌岌可危的“主權”地位與國際生存空間被完全吞噬掉。這是千鈞一髮的求生,沒有太多揮霍或犯錯的本錢。 

  社論稱,在沒有得到大陸具體讓步之前,台灣太早即自行休兵,可能會對自己造成嚴重的傷害。因為大陸外交對台部門即使睡個幾年覺,就算丟了幾個邦交國吧,也無損於其舉足輕重的國際地位;但台灣的“外交”版圖可是寸土寸金,每一寸都在咽喉上。廿三個“邦交國”如果掉到十三或三個,是否還能構成合法政權的定義,已經會成為國際法上需要爭辯的議題了。而且,大陸以其實力,讓步之後很容易就能反攻,台灣的陣線如果後退了,要再搶回可就難上加難。 

  因此,社論稱,希望“外交休兵”在付諸實行前,要先把重點放在理念溝通與說服上,不能變成不划算的片面退讓。畢竟這是用另一種方式來維護“國家主權”與生存機會,手段與目的之間的從屬位階不能混淆。 

  社論認為,馬英九此行並不輕鬆,首先,他必須鞏固台灣在拉美的“外交”地盤,改善因多項獻金醜聞而被汙名化的台灣形象。馬英九個人既有涉外的能力,希望他能多多替台灣做有效的公關工作,爭取拉美“友邦”的民意支持,甚至去當地民間“long stay”搏感情也可以。現在兩岸關係大為改善,大陸又力求奧運圓滿成功而投鼠忌器,正是台灣趁隙補強“外交”陣地的絕佳時機。

  社論表示,馬英九另外一件要做的事,是加強與美國的溝通。兩岸關係固然因新政府上台而暫時解除警報,但台灣和大陸愈走愈近,對美國來說,也是一個大問題。因為台灣現在到底屬於自己這一邊、還是大陸那一邊,已經不如過去那麼有把握了。偏偏馬英九一直沒有提出個清楚的論述,新政府至今的施政也讓人覺得向大陸一路倒,沒有自我校正或警惕的機制。 

  但無論在軍事、經濟或國際空間上,美國都是台灣的最重要支持,從傳出凍結軍售之說以來,美國都在等待馬政府給個說法。如果有機會的話,這次過境美國時,馬英九倒是可以在這方面多多釋疑,順便也讓台灣民眾有更多了解。“總統”是要做大事的人,與其在搭包機省錢之類的小細節上斤斤計較,不如把心力花在經營“國家”發展的大方向。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