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李登輝抗馬英九奏效?民進黨是變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7-29 00:10:22  


台聯黨主席黃昆輝公開批評馬政府的兩岸政策,讓馬英九和賴幸媛的關係變得微妙。(資料圖)
  中評社台北7月29日電(記者 鄒麗泳分析報導)為了12吋晶圓廠登陸、放寬企業界赴中國大陸投資上限等開放政策,原本對馬英九繼任大位抱予厚望的李登輝及台聯,終究要與馬政府走上攤牌之路。

  馬英九日前帶著劉兆玄與宋楚瑜熱絡小酌,相較之下,台聯黨主席黃昆輝公開批評馬政府的兩岸政策,馬英九卻連一通關切電話都沒有,對李登輝勢力不聞不問。

  李系人馬據此研判,馬英九捨選舉時高喊的台灣路線,退回藍軍基本盤的意向已經十分明確。馬李紛歧不是政策性歧異,而是根本性的路線之爭,馬英九的“中間路線”戰略目標即將走到盡頭。

  歷史再度重演,馬英九與陳水扁當年景況,相當神似,基至有異曲同工之處。

  八年前,剛當選的陳水扁試圖走“中間路線”,任命國民黨籍唐飛出任“行政院長”,馬英九則是欽點台聯不分區“立委”出身的賴幸媛擔任“陸委會主委”。後來唐飛成為最短命的“閣揆”,賴幸媛會不會步上後塵,成為最短命的“內閣首長”,隨著台聯向馬政府嗆聲抗議聲浪逐步上升,很快就會有答案。

  馬扁剛上任時都試圖以個人威望、擺脫藍綠政黨枷鎖及意識型態桎梏,但藍綠和解共生這句響亮口號,喊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困難重重;扁馬都面臨各自支持群眾的情緒反彈與不滿,內部壓力反而比外部壓力更為沉重。

  不過,處於完全執政狀態的馬英九,處境還是比陳水扁時代好太多。有“立法院”多數席次做靠山的馬英九可以不必理會李登輝系統的抗議聲浪升溫,也可以不在意“陸委會主委”是不是非得由綠色客卿出任。賴幸媛是否主動辭職?抑或繼續做官,難堪的娘家台聯開除黨籍成為政治孤鳥?由賴幸媛自行判斷。

  不容諱言,馬英九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是“搶救經濟大作戰”,馬氏搶救經濟的絕招則是兩岸開放性政策,既然馬英九已經決定藉由熱絡兩岸經貿互動來挽救台灣經濟,那麼當初賴幸媛扮演兩岸“煞車皮”的戰略價值已不復存在。對馬政府來說,“同一國”的人來當“陸委會主委”或許配合度更高。

  李登輝與陳水扁恩盡緣絕之後,本土勢力跟著一分為二,老李帶領小小綠欲在國民黨體系中玩“以小搏大”的政治遊戲,多少平衡深藍勢力對馬英九的掣肘,這個盤算,現在看起並未達到目的。

  不過,這並不意味李登輝系統力抗國民黨、馬英九完全使不上力,最重要的變數是大綠--民進黨。

  民進黨正在密切觀察,台聯挑戰馬英九兩岸開放性政策的後續發展,基層及民間社會對12吋晶圓廠登陸等西進政策反彈到什麼程度,民進黨是否公開主動表達立場,抑或支持者比民進黨更激進,逼迫綠營政治人物站出來反對,值得觀察。


    相關專題: 臺灣周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