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兩岸開放已有績效 馬政府補強內政作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7-28 00:22:53  


劉兆玄開始積極強化馬政府在內政方面的績效。(中評社 康子仁攝)
  中評社台北7月28日電(記者 康子仁分析報導)卡玫基(海鷗)颱風前腳剛走,中度颱風鳳凰直撲台灣而來。馬政府上任2個多月,台灣中南部接連遭受颱風、洪水侵襲,讓劉“內閣”疲於奔命。六月初南部豪雨淹水,劉兆玄勘災太慢,被在野黨K到滿頭包,這回鳳凰颱風還沒有登陸,“內閣”上緊發條、光是“中央防災中心”就去了3次,創下颱風登陸前,“行政院長”前往防災中心最多次數的紀錄。

  觀察劉“內閣”520以來的施政,前2個月可以說是“兩岸”優於一切,民進黨政府做不到的,包括週末包機、陸客來台和擴大小三通等支票如期兌現;而企業赴大陸投資40%的上限鬆綁、兩岸金融鬆綁和開放陸資來台等重大政策,也代表兩岸經貿鬆綁列車,已經正式啟動。

  不過,劉“內閣”也知道,包括油價和糧價大幅上升、美國次級房貸風暴,以及全球經濟成長下降等,都是政府前所未有的新挑戰;而失業率漲、薪水沒漲,以及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更是人民痛苦的來源。

  有鑑於此,“行政院”日前舉行的“內閣”研討會,就宣示未來要“鬆綁與重建”,迥異於以往的兩岸政策優先,劉“內閣”提出的5項主要策略,包括“提升競爭力”、“擴大照顧弱勢”、“保障能源與糧食安全”、“振興文化、教育與科技”和“傾聽人民的聲音”,全都和台灣的“內政”有關。

  綜觀馬英九主政下的兩岸關係,已經從一開始的相互試探、彼此釋出善意,進入關係穩定期。和民進黨執政時期,兩岸關係成為罩門相比,馬政府的兩岸政策,著實有具體成效。

  不過,從民調數據看來,兩岸政策鬆綁需要時間發酵,人民更關心切身生活和生存問題,馬政府必須在內政方面有更多的強化。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