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張榮恭:不需要密使 國共平台重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7-08 00:33:16  


張榮恭副秘書長在台北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
  中評社香港7月8日電(記者 羅祥喜)二○○八年五月,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率團訪問中國大陸,實現了兩岸執政黨領導人自一九四九年之後五十九年來的第一次會談;六月,中斷近十年的海基會、海協會恢復協商談判,並取得重要成果,兩岸關係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就此相關問題,記者專訪了多年來一直積極致力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中國國民黨副秘書長兼大陸事務部主任張榮恭先生。 

  吳伯雄大陸行的意義與成果 

  記者:您怎麼評價吳伯雄主席此次大陸行的意義與成果? 

  張榮恭:二○○五年四月的連戰與胡錦濤的會談,是一九四五年十月蔣介石與毛澤東重慶會談之後六十年來國共兩黨領導人的第一次會談。連胡會談解決了國共兩黨六十年來的紛爭,達成了兩黨正式的和解。今年五月的吳胡會,是一九四九年之後五十九年來兩岸執政黨領導人的第一次會談。 

  此次吳胡會談的最大成果是,確立了兩岸復談。一九九九年之後,兩岸授權管道,即海基會與海協會的協商管道就中斷了,然後加上陳水扁不斷地衝撞兩岸關係的紅線,造成台海局勢不穩。因此,世界各國都期待,台灣的新政府能夠改善兩岸關係。這在馬英九當選之後各國發來的賀電中表明得非常清楚。加上選舉結果也表明,台灣民意是強烈要求改善兩岸關係的。 

  對於兩岸復談,我們都知道,二○○五年連胡公報確立的五大願景的第一條就是,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盡速恢復兩岸協商。因此,吳伯主席雄這一次去,和胡錦濤總書記的會談,就是確立兩岸復談。對此,他們在會談中都表明了最積極的態度,就是雙方都使用了“最短時間內”恢復兩岸協商的措詞。這樣的措詞在當時的新聞報導中沒有被注意到。但這是最關鍵的問題。我們事後得到的證明就是,兩位領導人所謂的最短時間內恢復協商,就是半天,因為半天之後,海協會就發函給海基會,邀請海基會組團到北京進行協商。因此,吳主席此行的最大成果就是確立兩會復談。 

  吳伯雄大陸行成功的主因 

  記者:吳伯雄主席訪問那麼順利,取得那麼大的成果,您認為主要原因是甚麼? 

  張榮恭:首先,最主要的是互信。國共兩黨從二○○五年的兩黨會談公報(連胡公報)發表以來,兩黨互動非常頻繁,基本上建立了互信。這一次吳主席第一次以執政黨主席的身份去,是互信的累積。有了互信,才有辦法在最短的時間內,也就是半天時間,來展現兩會的復談。所以,關鍵還是互信。 

  我們當然注意到胡總書記在四月二十九日會見連戰榮譽主席的時候,提出建立互信。我覺得吳胡會,是在兩黨建立互信的基礎上的進一步累積,並使兩黨互信擴及到兩岸之間。馬英九也特別表示說,在五二○演說的時候,會在建立兩岸互信上明確表達,以回應胡錦濤。事實也證明,他在五二○演說中強調,會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兩岸協商。這就是互信從兩黨擴及兩岸。 

  第二個因素是,兩岸都需要維持一個和平的台灣海峽。對大陸來講,它有一個戰略發展的規劃,當然希望周邊環境穩定。對台灣來講,我們也有這個需要,台灣這幾年經濟不景氣,我們需要一個和平的發展環境。過去幾年,民進黨走台獨基本教義路線,導致台海風浪不止。對我們國民黨來講,不僅不會去推動台獨,而且實際上也要制止那種沒理由的去中國化的行為。因此,現在的國共兩黨和兩岸當局,都希望有一個和平的環境來發展自己,這是互信的需要。 

  第三個因素是,國際社會的高度期待。從九十年代以來,朝鮮半島跟台灣海峽一直就是國際所謂的“燃點”。陳水扁執政之後,台灣海峽更是多次處於危險狀態。因此,對於國際社會的期待,不只是台灣要回應,大陸也要回應,大陸希望表現它是國際社會負責任的大國。在兩岸都有誠意回應國際社會的期待之下,形成了這一次的成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