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台灣發展經濟 是一個重要課題
第二,要幫助台灣發展經濟。要知道,馬英九此次之所以最後能上台,我們可以看他最後一個競選廣告——“馬上就好”。這是一種承諾,就是說祇要馬英九上台,台灣民生福利就能變好,而且很快就會好。
毫無疑問,台灣很多老百姓對他的期待是非常大的。但是目前國際的經濟環境,以及島內的經濟環境並不是特別理想,可以說很困難。當選後的激情消退之後,民眾面對現實,當然要求馬英九兌現競選承諾,對馬英九來說就是很棘手的。
我認為,馬英九最期待的就是中國大陸怎麼樣幫助他們趕快讓經濟議題見效,否則怎麼會宣佈七月四號就開始週末包機呢?我們如果要想馬英九長期執政,甚至八年以後泛藍還是執政,如果不能幫助馬英九“拚經濟”見效,那其他就很難說了。我們千萬不要以為台灣的選民事事都在以統獨為線作出投票選擇,他們很多是根據島內的民生問題。因此,在經濟方面的深化合作,包括金融合作,如何幫助台灣迅速發展經濟,讓台灣度過經濟難關,是穩定兩岸關係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這個中間,甚麼東西能對台灣經濟產生正面效應?甚麼東西可能產生負面效應?比如陸資進入台灣地產業的問題,如果選擇不好,就會產生負面影響。就是說,甚麼產業進去對兩岸關係有利,是需要認真研究的。
如何幫助台灣發展經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加大“對台工作的多元化”
第三個是加大對台的交流工作,應該是要使“對台工作多元化”。
前兩天《環球時報》有一篇文章,就是面對西方世界,我們看我們的民間外交,很不發達。在對台工作方面也存在類似問題,強調對台工作的特殊性使其具有高度集中性的特點,缺乏多元化的工作平台,民間力量發揮不夠充分。其實真正開始全面交流,民間這種力量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很多事情你不能都讓官方去談,交朋友也不能都是官方在交朋友。加大對台工作的多元化,能夠化解兩岸民眾之間的一些不健康的、敵對的或者仇視的、誤解的情緒。
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重在兩岸和平發展框架建設 不能將希望寄託于某個人
所以,沒有這樣一個和平發展的過程,這麼一個階段,要走向和平統一,中間就缺少了過渡。
總結一下,就是機遇來了,但是怎麼把握兩岸發展的節奏,非常重要。通俗點說,就是你找到感覺沒有,要有節奏感。我們經常說,做事情要看有沒有感覺。如果比喻我們原來的一些教訓的話,就是我們經常感覺很不到位。回想一下我們原來提出的一些要求和口號,是不是“沒有感覺”?
所以,對已經走到我們跟前的機遇,把握節奏、產生節奏感非常重要。這個節奏感,其實就是兩岸政治家的智慧表現。
總之,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但是要把握住這個機遇,一定要務實,這是第一。第二是一定要有節奏感,節奏感實際上蘊含著我們對台灣的真實瞭解和理解;過高不行,過低也不好,所以這個節奏感是建立在務實的基礎上,建立在和平發展的框架內。第三,雖然這是一個難得的機遇,但是兩岸關係的發展,以及將來的和平統一,絕對不可能在馬英九身上“畢其功於一役”,不要指望他就把一切搞定了;如果這樣,又是一種政治幼稚病。祇要我們打下了好的基礎,即使沒有馬英九,將來還會有李英九、張英九。現在馬英九本身在島內就有點被神化了,我們做兩岸關係研究的,絕對不要把馬英九神化,重在制度建設,重在和平發展的框架建設,不能把希望寄託在馬英九一個人身上。
王衛星:重構新型兩岸關係要展示胸懷
三二二選舉之後經過一段時間,大家確實是冷靜下來了,對一些問題重新進行思考。兩岸關係是有望進入一個和平穩定的新時期,具有標誌性意義。
但是我們現在回過頭來看,從一九九六年馬英九在美國提出的“和平架構”,包括他後來在競選綱領當中的一些提法,以及當選之後未來要兌現的承諾,總體看來,發展的趨勢非常好。應該說,目前釋放出了幾個比較好的信號。
一個信號是,目前統一和獨立都是不可能的;再一個是國民黨執政之後不會追求台灣獨立,但是現在談統一明顯過早,維持現狀是當前最大的公約數;恢復以“九二共識”為基礎的會談;簽訂和平協議,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從這些信號和爭取的目標方向來看,方向為信號目標的實現創造了非常好的機會。
同時對我們大陸來講,也是贏得了一些好的機遇。一個是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就是說,不管怎麼樣,島內反獨的力量執政了,對台獨力量形成了有力制約。在這個背景下,兩岸關係確實有望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新時期,這對我們經常講的“保證戰略機遇期”來講是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