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不能依賴進口武器 國內實力足支持自研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12 10:05:45  


 
  過去中國軍工科研和生産水平長期落後,一是由于經濟實力不濟,二是受限于科研水平較低。目前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經遠比俄羅斯活躍,主要薄弱環節是高科技産品的自主開發能力不够。改革開放之初的中國爲發展經濟,曾强調把龐大的軍工企業轉爲民用,現在則面臨著將經濟實力和民品開發能力轉化爲軍用的任務。

  中俄兩國的經濟統計數字,就已充分顯示出雙方經濟實力的强弱易位。在蘇聯瓦解前的1990年,中國的國民産值不過1.85萬億人民幣,按當時的匯率折合3200億美元,同年蘇聯的國民産值仍折合1.7萬億美元,其中俄羅斯地區爲9000億美元。蘇聯瓦解後俄羅斯的國民産值曾下降一半多,至2004年方才恢複到原蘇聯俄羅斯地區的水平,去年也不過相當1.1萬億美元。去年中國的國民産值却達到24.6萬億人民幣,折合3.4萬億美元。從這些統計可以看出,蘇聯瓦解前俄羅斯地區的國民産值是中國的3倍,在17年後經濟實力的對比却顛倒過來,中國的産值是俄羅斯的3倍。

  經濟實力和軍費投入是發展武器裝備的基礎。遙想80年代初,蘇聯的年軍費開支曾達到1500億美元,相當于中國十幾倍。而從去年兩國公布的數字看,俄軍費開支雖較90年代末有成倍增長却剛超過300億美元,中國則達到460億美元。中俄兩國雖然沒有公布各自的軍事科研費,然而從國民經濟和軍費的條件看,中國可投入的經費無疑大大高于俄羅斯。中國經濟開放後獲得一些西方的先進技術,國內在精密機床和先進電子産品方面有超過俄羅斯之勢。了解這些情况的人都不能不感嘆,有了這樣優厚的經濟科技實力和財力保障,中國軍隊若還要長期依賴進口俄羅斯的武器,本國軍工界真要感到羞愧了!

  一個國家的財力自然不完全等同于科技水平,例如國防科研的進展主要有賴于科研隊伍的建設、基礎學科的長期積累,以及國內制造工藝的提升。中國過去幾十年間在武器發展上總走仿制之路,獨立開發成功的例子除“兩彈一星”外很少,主要原因就在于科技基礎薄弱,只能集中力量保障少數重點項目。80年代中期商海大潮涌起時,軍工業爲賺錢忙于開發民品,教授學子大多注重應用項目而忽視基礎科學,國內一批老科學家便大聲疾呼要打好下一步發展的基礎,因而有了國家重點保障的“863”計劃(即1986年3月開始的長遠科學發展規劃)。至今經過20多年的努力,國內還是培養出一批能接近世界先進水平的軍工人才,幷有西方和俄羅斯的科技成果可供借鑒。如果給這批人提供充分條件,在軍工領域全面追趕世界先進水平是可以辦到的。過去中國在核彈、導彈方面令世界驚訝的成就,以及近年“神舟”載人飛船創造的僅次美俄而趕超西歐和日本的航天水平,也都能證實這一點。回顧中國的武器研制,可以看到一個可令人深深回昧的現象——那就是在外部封鎖最緊而求購無門的“兩彈”{核彈、導彈)領域,中國自主研發反而能够較快地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在能够從外部買到的常規武器如飛機、艦船等方面,中國却長期投入不足,科研人員取得的成就也比“兩彈”相差很多。這一現象證明,外購武器雖是一種便捷之途,却也往往會帶來惰性和依賴性,長此以往確會如同中了毒癮。克服這種持續了幾十年的對蘇俄制品的依賴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著中國軍工科研能否取得重大進步。

  今年,中國要隆重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這30年國內政治上、經濟上的進步,從深層次看恰恰是突破蘇聯模式的重大成果。中國軍工事業的進步,同樣也要從蘇聯模式的圍城中沖出。曆史證明,像中國這樣一個原先工業基礎落後的大國,想盡快在軍工方面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引進國外先進武器自然必不可少。不過要想真正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就必須自主消化吸收他人的技術幷有所創新發展,這也是今後保障中華全面崛起的一個希望所在。(來源:《軍事文摘》雜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