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解讀馬英九的兩岸棋局”座談會(全文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5-19 01:00:18  


張五岳(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中評社攝)
 
  吳玉山:“外交”與經貿是一體的,也與兩岸政策綁在一起,在國際關係裡,兩者本身沒有內在連繫,但是經過主事者的利用,把一個領域中有利的態勢鎖住另一個領域的互動,把一個領域的優勢加諸於另一個領域之上,就是一副牌嘛!中共願不願意讓馬政府在經濟上有所表現,或者在“外交”上給你一條生路,這都是視馬政府的表現而定。只要他認為你可疑,那緊箍咒還是會發揮作用;相反地,整個若是良性循環,就可以讓你好過點。我是不太相信他們會把外交從整體抽離出來。

  所以我們談“外交”空間要有所突破,還是要回歸到政治定位是否向北京全面妥協,這是躲不了。至於軍事方面則更難處理,美國要賣我們武器,買或不買?又要買到何種程度?怎樣的程度是維持台灣基本防衛程度、又不過度刺激對岸?這都非常微妙,也不是台灣方面可以放掉的。基本上,我對於兩岸“外交”是否能夠休兵感到悲觀。

  巴紐案(巴布亞紐幾內亞)其實給新政府打了預防針,這讓台灣意識到,這樣小的“邦交國”就算掉一、兩個也不會怎麼樣!因為代價太高了。我也不認為中共會鬆手,而且胡錦濤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把負責這塊的人拉回來,因為大陸外交人員的養成教育、與存在意義,就是要封鎖整個台灣,要立刻踩煞車是不太可能。我想這塊只要維持現狀,不要有太大的變動,就很了不起了。馬政府要想的應該是如何讓百姓生活得更好一點,“外交”反正已經跌到谷底了,大家也不會有太多的期待,政府不會有太大的受傷,倒是可以維持一段“西線無戰事”的狀態。

  郭正亮:我不太贊成“外交休兵”這個詞,因為台灣已經在谷底了,休兵就是維持現狀;大家期待的是馬英九在“外交”上有所進展,因為國民黨執政,往後任何有關政治性的議題,都會被放大來檢視。例如:以前去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的代表是誰,今年的APEC要派誰去?層級會不會高一點?因為國民黨已經支持一中了,北京會不會對他好一點?大家一定是這樣看,包括媒體在內。所以未來議題只會被放大,接下來還有台灣要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它並不能以奧會或WTO的方式處裡,因為其章程明定由主權組織參加;就看馬英九能不能突破,如果你連觀察員都做不到,很容易就會導向“國民黨與民進黨有何差別”的結論。

  我一直提到要有進展,是因為我們很多“外交”模式,如奧會或WTO,很多問題都是不能處理的;國際空間沒有增加,國民黨不能有所突破,那麼就說明這步為死棋,證明北京只會給台灣經濟,就更不要講兩岸定位。五岳兄所提的“外交”、“國防”、“兩岸定位”都行不通,萬一經貿又沒處理好,你新政府執政就一點意義也沒有了。因此,新政府要在“外交”上要得分,才能與兩岸在經貿上的成就,有相互加乘的作用。

  我認為經濟是不可控制的,可是外交卻較容易得分;老實說我並不看好經濟,資金熱只是一時,通膨、物價上漲、財政赤字都這麼嚴重,年底很多問題都會爆發。接下來還是要處理政治問題,讓人民感受到和緩的氣氛有助於政治發展;而很顯然地,馬英九並沒有掌握到問題要害,從賴的任命就可以看出來。我不是強調政經分離,而是政績要有經濟的支持,考慮到4年後的連任,拼經濟會增加選票。

  剛剛林教授提誠實面對歷史,這對多數人與國民黨都太困難了,因為兩岸分離60年了,大部份人對大陸都很陌生,人民怎麼會對大陸有好感呢?所以“國內”問題在於如何在4年內使百姓生活更好,用經濟帶動政治,兩岸問題亦然,馬英就如何在4年內使台灣百姓對北京有好感,回顧國共糾結、歷史、法統,只會讓事情更複雜。對馬或國民黨來說,建立政治信任不難,但要看的是建立信任後,能不能有所得?而中共牌太多了,我不能教他們怎麼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