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復旦大學教授:不要用西方的詞講中國的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24 16:55:07  


  中評社香港4月24日電/環球時報今日刊登復旦大學特聘講座教授相藍欣的分析文章說,在政治領域裡沒有任何永恒的“普世價值”,因此將西式政治體制移植到中國無法成活。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前景不可能是“民主化”或“西化”,而可能出現挑戰西方民主理論的人本政治模式。西方應當放棄利用一切機會影響中國“西化”進程的幻想。毫無疑問,中國政治體制改革必然要吸收西方體制的某些長處,但“中體西用”的大方向不能改變。

  全文如下:

  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師鄧小平曾說過:“撥亂反正,語言要明確,含糊其辭不行,解决不了問題。”講思想解放,道理也是一樣。套話連篇累牘,口號日新月異,往往會詞不達意,起不到思想解放的效果。語言含糊的主題在媒體上變奏再多,中外聽衆和讀者還是不感興趣,記也記不住。

  “含糊其辭”的一個主要原因是西化概念帶來的混亂。孔子說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一個最典型的問題就是,我們現在說的“民主”到底是什麽?

  中國幾千年的傳統幷沒有神學本體論(或稱“是論”),所以不會問“政治是什麽”,“民主是什麽”這類問題。西方傳統則反之,本體論是政治意識形態的基礎。《美國獨立宣言》開宗明義一句話,“上帝創造的人生而平等”(allmen are createdequal),首先要接受《聖經》中的造物主,否則哪裡有“平等”可言?平等地位也有個“准入”和“不准入”的問題。中文的流行譯法“人人生而平等”反而是不正確的,刻意掩蓋了美國民主制的神學背景。

  中國傳統也沒有政治的空間劃分理論。政治從來都不是可以同經濟、社會相隔離,有著單獨操作的空間,更談不上量化操作的空間。三權分立,計票直選,政治派別按三個方位界定(左、中、右)等西式傳統沒有理由成爲全人類的普世政治價值。

  中國人的政治觀是動態的,時空相結合的。政治因時而易,隨時面臨“道在何方”的問題,即下一步應當往哪裡走。“摸著石頭過河”是中國改革的唯一可行手段。西方人,特別是美國人,把西式“民主”這個特定的政治模式認定爲人類發展的共同方向。只有接受基督教傳統的目的論和末世論,這個既定方向才是不可逆轉的,而且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所以,如果美國人幹脆把中國“民主化”挑明爲“西化”,意思反倒彰顯出來。

  但中國人在尋“道”時,又總要問個爲什麽。比如,中國“爲什麽一定要走西式民主化的道路”?筆者幾年前在華盛頓做基辛格講座教授時,多次向美方的政要學者提出這個問題,美國人似乎集體失語。從建國初始,他們就習慣把自己的政治體制看成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楷模,認爲這是“不言自明”的命題,沒必要問個爲什麽。美國的開國之父們其實聰明得很,給這個新生國家取了世界上唯一一個“無名之名”:“美利堅合衆國”。所謂UnitedStates ofAmerica作爲政治和地理概念是含混的,原本13個成員的版圖和治國理念因此可以不斷擴張、改造,且大可不必限於美洲地域。換句話說,“美利堅合衆國”代表人類的普世價值,非一般民族國家的傳統名字,如英格蘭、法蘭西和中國之類可以囊括。裡根總統曾公開宣揚,美國乃“光明山巔的金色廟宇”。從“光明山巔”往下看當然是一片昏暗。

  中國人不大贊同橫向比較的人種、文化和體制優劣說,但總是相信縱向的體制高下論,即政治歷史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王朝更替的邏輯。政府政績造成的政權興衰是常理,絕無亘古不變的“永恒”政治價值觀可以詮釋。中美雙方的政治傳統和出發點如此迥異,我們却常常墜入西式話語的圈套。但事實證明,不管你如何用他們的概念立論,比如“利益攸關論”,中國只要不接受西式“民主化”(即西化)的預設目標,在政治體制問題上必然難以妥協。更重要的是,美國外交戰略的核心利益之一是推進全球的“民主化”,“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與這個戰略産生矛盾是無法避免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