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馬政府的“教育部長”人選當然重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06 08:39:44  


  中評社香港4月6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日刊載社論說,新政府人事布局尚未明朗之際,馬英九日前和國民黨執政年代多位曾擔任教長的人士舉行餐會,是不是在商議“教育部長”的人選不得而知,而馬英九的一句“不是要挑部長,是要挑主祕”的玩笑話,倒是說出了許多人心中的真正焦慮:新任“教育部長”的人選誰屬,恐怕比“閣揆”最後是誰出線還要重要! 

  社論說,這其中原因不難理解,“立委”選前曾傳頌一時的“上杜下謝又連莊”說法,多數民眾想必到現在都印象深刻,這三位被封為“新三寶”的官員,在民進黨執政倒數的最後一兩年,屢屢以極其不恰當的言辭與作為,充當綠營第一線的打手,而這中間竟有兩人是來自“教育部”。民主國家(地區)的朝野權鬥再激烈,再勢不兩立,也輪不到必須由教育首長在第一線衝鋒陷陣吧?而現任“教育部長”杜正勝在任內所表現的強烈意識形態堅持、特殊的行事風格,乃至不時引發社會的爭議等,都已經堪稱是台灣教育史上的空前,而他偏偏又是扁政府頻頻改組“內閣”中,極其少數任期最長的首長之一,他的一再被留任,在多數評論者的眼中,從不認為是基於教育政策專業上的政績,而是他永遠堅守意識形態上的政治正確,不論實情是否真如此,僅是這種論斷的本身,就已經是令人遺憾了。

  畢竟,當前島內教育問題可謂是千頭萬緒,從基層教育到高等教育,從少子化到師資培育,從教材編修到教改評估等,有哪一項不是盤根錯結、複雜難解?然而在杜正勝近四年的任期中,令人印象最深刻卻都不是上述教育難題的解決,而是諸如以通用拼音替代國際通用的漢語拼音,在中學歷史教科書推動“去中國化”等屬於意識形態的爭議性作為,再加上其個人的強勢作風,毫不妥協的個性,與媒體、國會關係欠佳,特別是在三隻小豬、罄竹難書等引發社會爭議的言論,在在都造成“行政院”鬧最多負面新聞的是“教育部”,“教育部”的主要負面新聞就是來自部長的荒謬現象。

  社論指出,更有甚者,杜正勝所重用的主祕莊國榮,在行政位階上原屬於幕僚性質,但他卻在拆除“大中至正”牌匾的過程中,不僅站在第一線上打政治口水戰,更屢屢以極其不恰當的粗鄙語言,指責對手政黨的領導人物。原本民進黨還意圖以“轉型正義”的高懸理念,來包裝其將“中正紀念堂”更名為“民主紀念館”的作為,卻在莊國榮連續幾次粗口風波下來,意義盡失。而儘管他在“立委”選後被綠營內部點名下台,卻依舊穩如泰山,甚至還被陳水扁譽為是公務員的典範。結果就是他更進一步的嚴重違反行政中立,以公務員身分參加民進黨競選活動,並在造勢場上爆出更嚴重的粗口,事後被認為是需要為執政黨敗選負責的主要戰犯之一,甚至到現在他能否順利返回政大任教都還是輿論焦點之一。一個主管全台教育部會的首長經常是負面新聞焦點已經夠嚴重了,如果連最該位居幕後的主祕都經常是負面新聞的焦點,試問社會大眾怎麼會不關心未來新任教長誰屬呢? 

  社論認為,講實在話,不論人選何屬,面對五二○後即將就職的新任“教育部長”,社會大眾只在乎一件事,就是這位人選必須嚴守教育專業,遠離意識形態之爭。要知道,台灣教育基本法第六條已經訂得非常清楚:教育應本中立原則,不得為特定政治團體宣傳,因此學校必須不分黨派、族群、性別,沒有預設立場或政治色彩。身為全台教育界的大家長更需樹立教育中立的典範,如此才能培養獨立判斷與自主思考的下一代。

  看看最近最熱門的教育新聞是什麼?是有人從基測作文成績推估,發現有近萬名中學畢業生還無法運用文字完整表達意念、甚至除了名字以外,文字都寫不出幾個。這麼嚴重的教育問題,試問我們還能忍受另一位習於搞政治鬥爭的教長嗎?期望新政府能慎選未來的“教育部長”人選,務必多考量其教育的專業素養、道德風範、行政歷練、教育熱忱與國際視野,而不是他的政治立場。尤其這位人選必須懂得知人善任的領導才能,能夠帶領“教育部”團隊重新面對過去十多年教改的問題,虛心檢討、重新出發,為台灣人民展現教育的新氣象。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