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杜正勝連執行“合約”的能力都沒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05 08:30:42  


  中評社香港4月5日電/台灣聯合報黑白集今日刊登文章說,中正紀念堂的爭議,一切都要回歸一個“法”字。

  首先,既然“立法院”否決了中正紀念堂的《廢除條例》,則如今“中正紀念堂”仍是唯一的合法機構;一切官方行文用語,應當不存在“台灣民主紀念館”這個銜號。

  這畢竟是一個有“憲法”、有法律的“國家”,不能說“總統”要改名做“民主紀念館”,就可以派一部雲梯車拆匾換牌;那麼,倘若比照辦理,則“總統”宣戰或戒嚴,難道也可不必經“立法院”同意?

  一切都應“依法行政”。比如說,中正紀念堂的“民主開門,自由風吹”裝置藝術展,據說是依“合約”行事,展至三月三十一日為止。但現在“合約”到期,二二八基金會卻又“重新布置”,宣稱是“以新貌展出”。請問“教育部”:“舊合約”是否屆期?難道另有“新合約”?“新合約”有無期限?

  文章指出,不可再把這件事與“族群觀感”扯在一起。因為,甲有甲的觀感,乙有乙的觀感;但任何“族群觀感”,都不能違法,也不可不遵守“合約”。

  文章認為,然而,退一步看,即使就此一事件的政治解讀來說,若要“紀念台灣民主”,亦不能只是“紀念”二二八而已;比如,二○○六年九月的紅衫軍運動,亦是民主盛事,亦當然應當“紀念”。“教育部”用“二二八基金會”挾持了中正紀念堂大廳,形同用“泛二二八史觀”獨佔了六十年來“台灣民主”的詮釋權,這難道是即將回復歷史學者身分的杜正勝可以壟斷的結論?

  中正紀念堂大廳若是被違法、違約霸佔,就形同整個社會被挾持。杜正勝莫非連執行一紙“合約”的能力都沒有?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