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僑報:透視美大選年的中國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29 08:18:28  


奧巴馬視為追逐“美國夢”的支柱基於拓荒、自由等所謂“美國立國精神”,本質上與布什政府千方百計抵禦中國崛起、不斷輸出“美式意識形態”的政策有天然的聯繫。
  中評社香港2月29日電/美國僑報發表社論指出,依據目前的初選態勢,美國總統競選將有可能在民主黨的希拉里、奧巴馬兩人中的勝出者與共和黨的麥凱恩之間展開。認清並分析他們的外交政策特別是對華政策,有助於觀察未來美國的新走向。正如麥凱恩所認為,中國的崛起將是美國下一任總統面臨的核心挑戰,美中關係也日益成為美國政府的核心外交政策之一,無論今年大選是共和黨人還是民主黨人最終入主白宮,美國對華政策都必然是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 

  希拉里2月25日在首都華盛頓的一次外交政策演說中高調亮出自己的“中國牌”,強調她有與中國打交道的親身經驗,如果當選總統,她將“以堅持的態度對付中國”,諸如人權問題、美中貿易逆差日益擴大、中國收購美國債券、含毒食品玩具進入美國市場等狀況“都將改變”。 

  希拉里批評布希執政七年多,面對崛起的中國束手無策。前第一夫人的這番強硬宣示,就是要在黨內初選的關鍵時刻讓選民相信,這一切,只有她的經驗與能力足以應付和改變,並確保美國未來在全球的超級地位。面對中國的崛起可能威脅美國的地位,她不希望中國的投資侵蝕到美國的經濟主權。 

  希拉里的“中國牌”中的“人權牌”以及以貿易逆差、債券等問題凸顯的“經濟牌”,都符合民主黨的基本思維與路線,也繼承了當年“克林頓主義”的外交風格,有可能贏得相當部份選民的認可與同情,也是希拉里在3月5日“次超級星期二”選舉之前力圖挽回頹勢趕超奧巴馬的最後一搏。但她身為“克林頓主義”的精明繼承者,相信抵制、打壓中國的行不通,而把中國當作合作夥伴以更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 

  奧巴馬在關於所謂中國含毒玩具充斥美國市場這個議題上也曾經“失言”,聲稱他若當選總統將禁止中國玩具進口(稍後幾天又“收回”自己的這番話),這樣輕率的表態如果不是由於外交經驗缺乏,那就意味著他骨子裏具有強硬的排拒中國產品進入美國市場的觀念。當然,奧巴馬也保證奉行“一個中國”政策。他在愛荷華州初選拔得頭籌時,曾以書面方式回答愛州華人社區提問時正式談及中國問題政策。他還認為,中國崛起是美國面臨的“最大挑戰”,“但我不會把中國妖魔化”。因為他清楚,建立建設性的賴以維繫長久的和平與繁榮,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工作”。 

  不過,奧巴馬視為追逐“美國夢”的支柱基於拓荒、自由等所謂“美國立國精神”,本質上與布什政府千方百計抵禦中國崛起、不斷輸出“美式意識形態”的政策有天然的聯繫。 

  再看共和黨熱門候選人麥凱恩的對華政策,更有相對完整和更強硬的表述。他1月26日在談到中美關係時直言,“中國將是超級強權,我們對付中國,一定要強硬。東亞的安全很重要,美國要堅持立場,不能對中國手軟。” 

  麥凱恩在美國外交關係協會出版的《外交事務》季刊曾刊登一篇名為《持續的和平建立在自由之上──確保美國的未來》的專文,宣稱面對中國崛起的重大挑戰,美國必須採取圍堵中國的戰略,必須利用臺灣遏制中國大陸。這位前太平洋美軍總司令之子主張美國必須強化與盟邦合作,並支持日本進入聯合國安理會出任常任理事國,還熱衷於建立美澳印日“四方合作”的安全架構。 

  麥凱恩也挑戰中國強調的“和平崛起”論,聲稱那就需要軍事上的透明化。對於中國的經濟發展,他表示願意與中國加強貿易交往之際,要求中國表現出一個經濟夥伴的責任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