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陳君山:扁謝切割的假議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28 08:50:30  


  中評社香港2月28日電/日昨一場“挑戰謝長廷”座談會中,與會學者專家嚴詞挑戰謝長廷,質問“你和陳水扁有何不同?你在什麼時候和扁切割?”等問題。而謝長廷則答以“在本土認同方面,其和陳‘總統’無法切割,但在經濟政策上,他主張幸福經濟,這部分可以切割。至於環保議題,他表明不贊成大煉鋼廠。”

  台灣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陳君山今日在中時電子報撰文指出,謝長廷言下之意似乎表白除了本土認同無法與陳水扁切割外,其他層面與陳水扁是可以切割開來。只是,令人深思的是,過去執政成績與政治責任的整體性有切割的可能性嗎? 

  更何況,謝長廷與競選副手蘇貞昌皆曾擔任過“行政院長”職位,為陳水扁行政團隊的最高領導者,在此,能侈言切割嗎? 

  文章說,“扁謝切割”一辭在語意上即已暗含對陳水扁貪腐形象與執政成績不佳的否定,透過“扁謝切割”語言的操作,藉以重新召喚淺綠或反扁民眾的支持,卻又強調本土認同與陳水扁無法切割,則可鞏固深綠選民的板塊,不致流失,所以是一種選舉策略。但若非屬謝陣營選舉策略操作的話,那就是媒體刻意創造的一個假議題,藉以延續幾十年來所謂的“長扁情結”競爭,來爭取新聞題材,製造公共話題,所以是一個假議題。 

  為何稱“扁謝切割”是一個假議題呢?當專家學者問及“你在甚麼時候和扁切割”時,究竟是要謝長廷指出,在過去甚麼時候和扁切割或是未來甚麼時候和扁切割,並未清楚說明,似乎較偏向於過去的切割;但謝長廷的回答,卻反倒偏重談未來的切割,才會表明其所主張的幸福經濟可以與扁切割。 

  文章指出,而這卻是不需談論的問題,因為未來若謝長廷當選“總統”,陳水扁已卸任,根本無所謂切割的問題;但過去八年執政成績,身為行政團隊的一員,卻是無法切割,也難以逃避責任。相信這也是謝長廷對此一問題僅能實問虛答的原因了。是以“扁謝共生”才是真,“扁謝切割”只不過是假議題罷了。 

  倘若進一步思考有否“扁謝切割”政治責任的可能性時,其實只有在一個時間點上才有可能,亦即當時如果謝長廷是主動請辭“行政院長”一職,誠如前“國防部長”李天羽一般,應可視為漂亮的“扁謝切割”。但謝長廷並未做此選擇,是以,此刻謝長廷若侈言“扁謝切割”,則“行政院”謝前院長的責任感實遠遠不如身為扁嫡系的“國防部”李前部長了。 

  文章又指出,選戰迄今,看不到民進黨候選人極力為過去執政的政績做辯護,以政績來說服選民支持,似乎一切均與己無關,反倒是如在野黨候選人一般,提出另一種的施政願景、理念與政見陳述,以及發動無關重要的口水戰,看不到民進黨執政八年的政策延續性。 

  坦白說,截至目前,民眾只看到二位在野黨候選人投入選戰,而不是執政黨候選人與在野黨候選人的對決。如果期待台灣未來走向是良性的政黨政治的發展,那麼我們期待看到的是民進黨候選人與國民黨候選人的競爭,每一個政黨候選人都必須為該黨過去執政成績負起政治責任。這是不容切割、也是無法迴避的,甚至為此失去政權,也必須概括承受,就如同當年國民黨失去政權一般。 

  文章希望台灣民眾藉此機會能學習擺脫“寄希望於賢明君主”的幻覺,逐步朝向“寄希望健全制度”的政黨政治路途邁進。至於那些強調“反扁挺謝”或“制衡一黨獨大”的專家學者的觀點,也只不過再次彰顯他們無法擺脫自我內心所盤據的“親綠情結”罷了。因此,這樣的一場“考問”或“挑戰”謝長廷的座談會,倒不如視之為“做球”謝長廷的選舉伎倆。 


    相關專題: 臺灣322大選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