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打開“鐽震”黑箱,不可草草掩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28 08:29:28  


  中評社香港2月28日電/台灣聯合報今日刊登社論說,“國庫”通私庫的“鐽震案”被揭發後,張“內閣”迅速更換“國防部長”,吳乃仁則聲稱將儘速開會解散鐽震公司。此一模式,和扁政府一向的危機處理手法如出一轍,都是以“人事更替”的障眼法遮蓋了事件本體。但是,整個鐽震大黑箱未打開,豈可就這樣蒙混過去?

  鐽震案“以私吞公”的大膽設計,及其“跳出體制”的越權操作,都到了令人難以想像的地步。不僅外界對此一片譁然,連民進黨內許多人也深覺不當,認為目標與手段顯不相稱。值得玩味之處即在於此:外界質疑扁政府想要利用“國家”資源圖利民進黨,但從民進黨內的不滿情緒看,顯然許多同志不相信此舉是為了黨的利益,而可能只是獨肥了陳水扁及其周邊的少數核心分子罷了。

  社論說,這樣的質疑不難理解。鐽震案從設計到執行,表面上是在府院主導、“國防部”參與、“經濟部”配合的架構下進行;但實際運作卻是少數親信掌控全程,各部門領導人卻反而被排擠在外。正因如此,張俊雄所知不如“副院長”邱義仁,李天羽所知不如“軍備局長”吳偉榮,陳瑞隆與聞不如中鋼的林文淵,即不足為奇。這樣一個自外於體制及監督的隱形怪物,卻說將成為整合“國家”軍需工業資源的平台,豈不如同天方夜譚?

  再近看此案的核心架構,充滿了朋黨及派系色彩,若稱之為“扁邱體制”,殆不為過。資金尚未到位的鐽震,目前僅有代表中鋼機械的林文淵和吳乃仁兩名董事,卻已實際操作一切。前者是長期管理陳水扁政治資金的帳房,後者是邱義仁的新系親密戰友,這樣的合作意味著什麼,能不引人遐想?再看,連李天羽下台後,都得請出新系人馬蔡明憲接掌,以“平衡”阿扁親信副部長柯承亨;如此講究對稱,“扁邱”的合作關係豈不愈發昭然若揭?

  社論指出,正因如此,鐽震醜聞以李天羽下台為收場,當然完全失焦。李天羽對鐽震計劃雖非不知情,但在操作過程中卻屢遭政院長官及部內屬下刻意隱瞞及架空;他不願背此黑鍋而請辭,是為了保全令譽,卻被張“內閣”說成為“辦事不力”而請罪,反而走得不明不白。問題是,此案的操作黑手及幕後元凶卻仍逍遙自在,完全不必負責。這種作風有如幫派的政府,人民還能和它談責任倫理嗎?

  社論說,八年來,扁政府這類蠻橫行徑不知凡幾,不惜踰法越權,也要遂行自己的目的。口口聲聲說要追求轉型正義,所作所為卻是在踐踏法治、滿足私欲;在野時口口聲聲要求透明,執政後卻千方百計規避監督、破壞體制。直到下台前的最後一刻,主政者還在想盡辦法要從“國家”大撈一筆;對這樣的政權,大家能不保持戒慎和恐懼嗎?

  也因此,鐽震案的終結,絕不能聽信官員“即將解散”的宣示為滿足,因為這個政府已失人民信任;更何況新系的蔡明憲接替李天羽,“自己人”密室運作,豈不更能暢所欲為?國民黨應利用“國會”的優勢,要求扁政府將鐽震“外民內公”的全部黑箱打開來,包括成立前後的接觸和談判紀錄,乃至一月底成立至今的董事會決議事項,都要詳加審視,檢查有否假公濟私,有無留下後患。最重要的是,“國防”軍購的機密和資源,是否因此流入不肖者的手裡,甚至為台灣“國防”軍購留下難以彌補的後患,都是必須嚴肅以對的事。總之,鐽震醜聞不能只是任由扁政府草草掩埋了事,必須將這一口黑箱拆開來檢視,才能確保不會遺禍無窮。

  走了曾是阿扁“愛將”的李天羽,來了“立委”落選“待業中”的蔡明憲,“國防部”的人事更替了無新意可言,充分暴露主政者不把執政責任當一回事,更不將“國防”當一回事。三五個人密室計議,即想吞掉“國家”的軍火大餅,這樣的胃口真是可怕,這樣被主政者恣意欺盜的體制則真是可悲!


    相關專題: 臺灣322大選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