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深度互補六大產業 港深將掌國際經濟話語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25 10:25:19  


 
  本港政府一向秉持‘小政府、大市場’理念,但對兩地產業融合,專家建議,港府亦需突破市場萬能思維束縛,敢於引領經濟發展,要有發展大產業的構思。

  港深在政治制度上的障礙短期內難以跨越,但在經濟領域則沒有必要刻意去分割兩地的市場,而應在滿足兩地市場需求、增強兩地國際競爭力的共同目標下,軟化‘兩制’在經濟合作中的人為阻礙,強調‘一國’的共同利益,為要素自由流動提供便利,結成以市場為基礎的利益共同體。

  正視兩地產業軟肋科技、金融、服務須優勢互補

  以國際化的視野審視港深的產業構成,便於我們發現差距所在,以便適時修正目標,從而有助於最終奪取全球性產業話語權。

  本港:高科技發展滯後

  本港服務業在經濟中的比重高達 90%,已為世界服務業比重最高的城市之一。然而,隨著制造業轉移至珠三角,本港面臨‘去工業化’後產業升級之難題。在2007年《國際競爭力年度報告》 中本港雖排名第3位,但與本港經濟國際競爭力的總體排名相比,本港科技競爭力較弱,高科技產業發展滯後,對產業升級造成障礙。香港中文大學亞太所所長楊汝萬教授表示,與其他亞洲‘四小龍’相比,香港在科技研發上的投入嚴重不足。

  從研究開發經費與GDP的比率來看,星洲達到2%至3%,韓國為 2.7%,而香港還不到0.5%。他坦承,高科技及創新產業的嚴重不足,已成為本港產業構成中的一大軟肋。其次,本港高度外向型的經濟特征,表現出對世界 經濟極強的依賴性,容易大起大落。此外,本港高端服務業亦亟待升級以突破瓶頸:航運等物流業雖仍處國際前列,但面臨增長乏力的困境。與倫敦、紐約、新加坡 等金融市場相比,本港金融業無論是在現有規模,還是在發展後勁方面,都需要鞏固加強。

  深圳:服務業水平薄弱

  與本港一水之隔的深圳,經濟實 力不斷增強,已成為內地第四重要的經濟城市。2007年深圳市生產總值約907億美元,並首次躍上人均1萬美元的新臺階。2007年,深圳的三次產業結構 由上年的0.1:52.5:47.4發展為0.1:50.9:49.0。顯示目前深圳第三產業雖在上升,但其經濟增長還主要靠第二產業拉動。服務業發展水平顯然與國際先進城市還有著不小的距離,產業結構有待調整和升級。根據萬國城市研究院的統計數據,以深圳占據出口優勢的電子信息產業為例,2007年,中 國電子信息產業超過5.5萬億元,但獲得的利潤隻有1.5%,人工成本為3%左右,在國際產業鏈上處於微笑曲線的底部。如果處於微笑曲線的兩端,即產業鏈 條上遊的研發設計與下遊的營銷服務,利潤率在20%至25%。

  此外,深圳外貿出口額已接近世界出口總額的1%,位列全國大中城市首位。然而高達330%的 外貿依存度,將令深圳發展隨著國際經濟形勢的波動而起伏。深圳現代服務業由於市場規範不力,難以培育出服務業的若干旗艦企業,在走向國際市場方面競爭力始 終與香港、新加坡存在較大差距。金融業雖已成為深圳的四大支柱產業之一,但和世界先進城市相比較距離明顯。金融產品種類少、創新亦不多,金融資本實力更是 相去甚遠。《倫敦金融城》2007年全球金融中心排名顯示,倫敦第一,紐約第二,香港和新加坡分別位於第三和第四,深圳榜上無名。

  港深各自的產業發展皆存在結構上的缺陷,本港要確保既往的世界金融中心、航運中心、信息中心地位,以及未來的世界物流中心、會展中心、文化創意中心,並保持可持續的發展,任重而 道遠。深圳要以世界眼光謀劃未來,躋身國際創新城市,以一己之力亦難償其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