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專家訪談:新一輪大部門制改革序幕漸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16 15:33:32  


  中評社香港2月16日電/“大部制”改革一經提出,就引起各方關注,除了希望政府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現實考量外,外界更關心的,是這個詞語背後的改革全局。 

  “我認為,以大部門制為重點的行政體制改革,將拉開新一輪全面改革的序幕。”南方網報道,2月15日,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遲福林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對行政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的出臺充滿期待。 

  幾個基本判斷 

  《21世紀》:如何深化改革、促進政府職能轉變的層面來認識本輪機構調整,這究竟是一次技術性的管理改革,還是有可能取得更高層面的突破? 

  遲福林:我認為要認清大部門制的意義,必須要有幾個基本的判斷。 

  首先,改革三十年來,中國改革已經進入了一個歷史新時期,無論是經濟總量、發展水平、消費、工業化程度,都已經躍上了一個新臺階;與此同時,初步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也初步完成了轉型,進入一個新的轉型時期。目前人們最關心的就是下一步怎麼改的問題。 

  其次,十七大提出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四位一體”的總體布局。上個世紀80年代,我們進行全面改革的突破口,就是黨政分開。而現在來看,新一輪全面改革的突破口應該是以大部委制為重點的行政體制改革。這是一個改革的策略選擇,也是一個比較有效的選擇。 

  《21世紀》:這是大部門制與以前歷次機構改革非常不同的一個地方? 

  遲福林:大部門制與此前5次機構調整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也是我的第三個基本判斷,這樣的不同體現在幾個方面。 

  第一,這是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現實需求。現在的政府部門佔有、配置資源的模式,包括相關壟斷部門的改革,如果不改革,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將遇到很大的困難。 

  第二,在新時期有新的矛盾,我們的目標已經從追求總量,轉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就非常重要。因此行政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還是政府職能的根本轉變。 

  第三,政府自身也有改革的迫切需要,目前中國行政機構的主要矛盾已經不是提高效率這麼簡單,而是迫切要求完善公共治理結構。首先,要在公共財政、公共服務方面,加大社會參與度,這也是社會自身建設的需求;其次,決策、執行、監督的權力適當分離、相互統一,而不是單個政府部門繼續同時擁有決策權、執行權和監督權;另外,目前機制性、體制性腐敗問題比較突出,社會反響強烈,與行政成本加大有很大的關係。 

  從這三個基本判斷可以得出,必須站在歷史新時期的高度來看待大部門制為重點的行政體制改革,這將成為新時期全面改革的關鍵和重點。 

  擺脫阻力 

  《21世紀》:目前行政體制改革的阻力主要來自哪裏? 

  遲福林:一個是傳統觀念,一個是現行既得利益。但是如果站在歷史戰略的高度,我們就必須下很大的決心推動改革,而不應該糾纏于其中的一些非常具體的問題。 

  《21世紀》:但是具體操作中,肯定會面臨各種阻力和挑戰,操作中應該注意哪些原則? 

  遲福林:從操作層面講,首先要把握經濟發展方式適應現實需求的原則。經濟發展方式走到了新的階段,一些改革已經是大勢所趨,比如大能源、大環境、大交通,在這些問題上,改革的推動必須要擺脫具體問題的束縛。 

  其次,行政體制改革應該按照完善公共治理結構的原則進行,實行決策、執行、監督的適當分離。現在這三種角色不分帶來了很多矛盾,現在宏觀經濟和其他一些改革難以推進,從大的層面上來說,更多不是執行的問題,而是政府缺乏能夠負責任的決策主體,衛生、教育體制改革都涉及多個部門,同時一些原有的決策部門卻降低到只擁有執行職能,這就會產生很大的矛盾。而且監督權與決策、執行不分,也是機制性腐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三,行政體制改革應該結合新階段政府職能轉變,中央政府首先應該明確基本事權,否則大部門制很難推進。 

  第四,行政體制改革應該逐步推進。有一些問題可能是大勢所趨,但現階段未必很成熟。因此可以看到,這次行政體制改革和以往相比有一個非常大的不同:這次改革有一個總體設計方案。我覺得我們現在的關注重點不應該放在當下哪幾個“大部委”面臨改革,而應該更多關注行政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的出臺,這份方案將透露出下一步全面改革的信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