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長廷除了提出摸不著邊際的“幸福經濟”口號外,一直沒有實質的經濟政策。 |
中評社香港2月14日電(評論員 鍾維平)一直到今天,謝長廷在競選中都沒有提出令人印象深刻,或者是鼓舞人心的經濟政策來。日前,謝長廷提出了經濟次要說,明顯露出了在經濟政策方面底氣不足的問題,經濟政策是其選舉中的政治軟肋。
針對對手馬英九一直主打經濟議題,謝長廷日前提主張,認為經濟發展次要,“最重要是政局安定”。謝長廷日前到台南市造勢時說,台灣最重要的是政局安定,永遠和平,在政治安定及安全後,再追求經濟發展及企業最大的競爭力。
謝長廷在政治與經濟方面排順序,排時間,顯得很勉強,邏輯是不通順的。其用意在兩個方面:一是表示政局重要而經濟不重要。二是暗示政治與經濟只能選取一個。這樣生硬地把政治與經濟的關係切割分裂,實為政治家罕見。既違背政治與經濟關係的規律,又不符合台灣當前的現狀,更不符合台灣民眾的意願。
首先,政治與經濟是互為一體的,沒有經濟的穩定與發展,政局不可能安定。
如學者認為,政治對經濟的影響只是局部短暫的表像,只能對經濟的發展起促進或阻礙作用,而不能改變經濟向前發展的必然趨勢。專制政體對經濟的發展只能起阻礙作用,這是由於專制統治者將個人私利淩駕於全社會整體利益之上,為維護其統治利益,就必須製造等級、禁錮思想、控制言行,在這種封閉、不公的社會環境下,人民失去了獨立性、創造性和積極性,也就使經濟的發展失去了動力。一系列違背客觀規律性的主觀隨意性必然導致社會經濟的混亂、倒退,當經濟崩潰之際也就是專制王朝改朝換代之時。
謝長廷如果硬是要把經濟的重要性壓在政治利益之下,這是不是將個人私利淩駕於全社會整體利益之上?
第二,當前台灣最大的政治就是經濟,發展經濟是民心所向。
可以說,民眾對執政黨最大的不滿,是過度操弄政治,過度玩弄意識形態,而不顧經濟發展,不顧民生。對馬英九的認同,更多是因為認定如果馬英九執政,在政治與經濟都能安定、都能發展。中國國民黨2008副參選人蕭萬長日前在雲林縣表示,第7屆“立委”選舉過後,不論是島外媒體或台灣人民,都認為民生與經濟成為主流議題,超越意識型態的議題,而“拼經濟,顧民生”本來就是馬蕭競選的主軸,國民黨的政見,真正貼近民心與民生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