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11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刊登一篇署名評論文章說,新年伊始,美國總統選戰便如火如荼。民主黨原先一直領先的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頓,被黑白混血新人巴拉克•奧巴馬迎頭趕上,在艾奧瓦州(前譯為愛荷華州)初選中屈居第三。其實兩個月前,《紐約時報》就報導過希拉里陣營對於在在艾州落敗有思想準備。但是奧巴馬挾首戰勝利餘威,幾乎要連吃新罕布什爾州,迫使希拉里哀兵苦戰,總算扳回一城。
如今共和黨方面仍然是群雄並爭的混沌局面,但是民主黨方面希拉里與奧巴馬對決的大勢基本已定,如果沒有意外,2008年的美國總統大選會面臨史無前例的“可選性”問題。
美國從未有女總統或黑人總統
文章說,所謂“可選性electability”,指的是被一黨或特定地理區域看好的候選人,必須在全國範圍內有被選上的良好機會。例如一直盛傳要以第三黨身份參選的紐約市長彭博(Michael Bloomberg),儘管在美國東北部的人望極好,在共和、民主兩党平分天下的局面下,他的可選性微乎其微。
再如自從1960年甘迺迪以麻州聯邦參議員身份險勝總統之後,近半個世紀中再無在任聯邦參議員當選總統,2004年敗北的克裏是最新的例子。今年參選的民主黨希拉里和奧巴馬,以及共和黨的麥凱恩,都是現任參議員,其可選性按照這一慣例便有疑問。
但是參議員當選總統並不是史無前例,而且美國近年來政情變化深刻,例如原來副總統除了“儲位東宮”,毫無實權,有“不值一罐熱痰(或熱尿)”之說。當今的切尼副總統卻權力膨脹,《紐約時報》名其為“太上總統”。所以不能再以現任參議員48年來的“總統荒”,來懷疑希拉里、奧巴馬、麥凱恩三位參議員的可選性。
但是美國建國以來,從未有過女人總統和黑人總統,卻是無可爭辯的事實,所以無論希拉里還是奧巴馬贏得民主黨提名,都會馬上面臨這一史無前例的可選性挑戰。
不過,有人說,現在畢竟已是21世紀,美國的女權運動和黑人民權運動也源遠流長,希拉里作為女人,和奧巴馬作為黑白混血,理所當然地都可以當選總統。
另外,自從老布希總統以來,白宮主人一直是耶魯大學校友,以前的兩位羅斯福總統和甘迺迪總統,則是哈佛大學出身。加上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聯邦儲備局歷屆主席等比比皆是的常春藤校友身份,美國頗有一點“精英專政”的傳統。從這個角度,克林頓夫婦兩人全是耶魯校友,而奧巴馬夫婦兩人更是集合了哥倫比亞、普林斯頓和哈佛三大名校的資歷,入主白宮順理成章,何來可選性問題?
美國婦女和黑人仍受歧視
文章指出,類似上述的想法,實在無視美國社會和內政現實。
最後允許婦女投票的美國憲法第19條修正案,在美國婦女的多年努力下,直到1920年才得到通過。而旨在保障男女同等的憲法“平權修正案Equal Rights Amendment”,從1920年代起提出,直到今天還沒有得到憲法規定的至少35個州議會通過,而無法生效。阻撓這一修正案的,主要是南部和中部保守和宗教勢力強盛的各州。
至於美國黑人從奴隸制時代直到今天的不平等待遇,有目共睹。其他不說,就是去年9月,南部路易士安娜州小城耶拿(Jena)還發生來自全美數萬人大遊行,抗議當地6位黑人青年遭到的不平等待遇,引起當地白人以私刑相威脅。
即便在開明的北部和東西海岸,情況也不見得完全理想。新州初選前夕希拉里一時出現淚眼,馬上有人評論女人不如男人可以承受總統的壓力。
共和黨人支持奧巴馬耐人尋味
文章表示,以筆者之見,希拉里作為女人和奧巴馬作為黑白混血的總統候選人,在美國南部都會面臨可選性問題。但是客觀而論,奧巴馬在種族主義殘餘強烈的南部各州的可選性難度,超過了有南方老公比爾幫襯的希拉里。
各種跡象顯示近期內民主黨的上升和共和黨的衰落。目前普遍預計今年美國會經歷一場經濟衰退,更是對共和黨相當不利的情況。但是由於上述的可選性問題,民主黨重掌白宮仍然面臨顯著的障礙。
有一個非常現成的例子:2006年,常春藤盟校賓州大學畢業、人望資歷都很出色的黑人候選人哈羅爾德•福特在南方田納西州競選聯邦參議員,起初一直領先。共和黨於是推出一份電視廣告,由一名金髮白女出面,說在“花花公子晚會上”邂逅福特,以性暗示激起南方白人對“黑男奸白女”的傳統種族主義恐怖症,終於使得福特敗選。
文章認為,去年最早唱好奧巴馬的,有不少共和黨保守派人士。新近初選結果又顯示奧巴馬在共和黨人中獲得的支持遠超過希拉里。從可選性角度,這是耐人尋味的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