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邢賁思《求是》撰文: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20 17:39:57  


10月15日,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報告。 新華社
  胡錦濤同志代表黨中央在黨的十七大上所作的報告,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是指引全國各族人民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的根本指針。報告內涵十分豐富和深刻,關于改革開放的論述就是一個重要方面。 

  改革開放是新的時代條件下的偉大革命 

  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現代化,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振興偉大的中華民族;就是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要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這段論述對改革開放的實質、內涵、目的、意義作了精辟分析。改革開放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從經濟體制的改革入手,逐步擴大到了政治、文化、社會各個領域,形成了內部改革、對外開放的全方位改革開放格局。在黨的領導下,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改革開放已經發展成為一股洶涌澎湃的革命洪流。 
 
  中國人民是在經歷了不少曲折後才走上改革開放道路的。1956年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後,取得了巨大成績,但也有不少教訓,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的長期存在就是其中之一。這種體制是從蘇聯借鑒過來的,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初期曾發揮過一定積極作用,但隨著實踐的發展,它的弊病日益顯露,逐漸成為我國生產力發展的障礙。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鄧小平同志走上了黨中央主要領導崗位,他做出的第一個重大決策就是進行全面撥亂反正。他以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為突破口,統一全黨思想,把黨的指導方針從以階級鬥爭為綱轉變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鄧小平同志從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出發指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而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就必須破除各種束縛生產力的障礙,首先就是要通過改革打破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改革並不是要改變社會主義制度,而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從這個意義上說,改革不同于以往那種以推翻某種社會制度或某個政權為目的的革命。但改革是要通過打破舊體制、建立新體制,以實現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其深刻程度和深遠影響,又相當于一次革命。所以鄧小平同志說,改革是一次新的革命。在倡導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鄧小平同志還提出了對外開放的方針。他強調,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一個處在封閉半封閉狀態的國家要想發展進步是很困難的。中國的發展要靠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同時也要靠同世界其他國家的交流與合作。對外開放,是鄧小平同志順應當今世界潮流所做出的又一重大戰略決策。 

  鄧小平同志在1992年的南方談話中,雖提到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要以市場為取向,但還沒有來得及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任務。正是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明確地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建立這種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為實現這個目標,就必須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方針,進一步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這些指導思想的確立,推動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向縱深發展。江澤民同志在對外開放方面還提出了不少新論斷,採取了不少新措施,並且領導我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取得了對外開放的新勝利。 

  牢牢把握新世紀新階段這個戰略機遇期,把改革開放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結合起來,取得一係列新的重大成就,這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的突出貢獻。十七大報告對五年來改革開放方面的成就作了如下概括:“農村綜合改革逐步深化,農業稅、牧業稅、特產稅全部取消,支農惠農政策不斷加強。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國有企業和金融、財稅、投資、價格、科技等領域改革取得重大進展。非公有制經濟進一步發展。市場體係不斷健全,宏觀調控繼續改善,政府職能加快轉變。進出口總額大幅增加,實施‘走出去’戰略邁出堅定步伐,開放型經濟進入新階段。” 

  從鄧小平、江澤民到胡錦濤同志,改革開放是由一代又一代的中央領導集體開創、推動、發展起來的偉大事業,是新時期的根本標志。這場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改革大開放,極大地調動了億萬人民的積極性,使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今天,一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我們完全有理由說,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沒有改革開放,就不可能開創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局面;沒有改革開放,就不可能創造出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事實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這就是歷史的結論。 

  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 

  改革開放取得了一係列光輝成就,根本原因就是胡錦濤同志在報告中所說的,由于我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這條道路,這個理論體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為依據,結合了中國國情,總結了中國經驗,在不少方面又有所超越,有所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對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繼承表現在,首先,它堅持了共產黨的領導,保證了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領導核心地位。其次,它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作用,把這種指導作用貫徹到了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各項工作中。第三,它堅持了人民民主的國家政權,保證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權利。第四,它堅持了公有制、按勞分配在所有制結構和分配方式中的主體地位,保證了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社會主義性質。第五,它堅持了文化建設中的社會主義方向,保證了我國文化的社會主義先進性質。第六,它堅持了一切為了人民的建黨宗旨和執政理念,保證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實現和維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沒有脫離科學社會主義的發展大道,在一係列重大問題上它完全遵循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繼承的同時又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概括起來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現改革開放,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等等。在分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對科學社會主義的繼承和發展後,胡錦濤同志深刻地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確,之所以能夠引領中國發展進步,關鍵在于我們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徵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在內的科學理論體係。這個理論體係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黨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思想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在哲學方面,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黨觀察、分析和解決一切問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作為黨的思想路線的哲學基礎。在經濟理論方面,堅持馬克思主義關于生產力和生產關係、勞動和勞動價值、交換和分配、商品和貨幣等理論,並把它們運用到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改革以及經濟社會生活的廣泛領域中。在社會主義理論方面,堅持馬克思主義關于從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發展的學說,堅持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等一係列觀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沒有脫離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大道,而是馬克思主義在當今世界當之無愧的繼承者和捍衛者。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在繼承馬克思主義的同時,又結合了中國的獨特經驗,對馬克思主義做出了創造性的貢獻,是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的創新理論體係。 

  鄧小平理論是指導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中勝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正確理論。它的核心內容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鄧小平同志提出的改革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創舉。按照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觀點,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後,生產關係和生產力基本適合,不存在解放生產力的問題,因而不需要進行根本性的變革。鄧小平同志從我國的具體實際出發指出,這種變革在中國是不可避免的,改革就是一種根本變革,改革是生產力解放的必然要求,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由之路。鄧小平同志以極大的理論勇氣,衝破了傳統的束縛,邁出了思想解放的重要一步。鄧小平的改革理論,賦予了社會主義以新的生機活力,也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增加了新的內容。 

  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提出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黨的性質、黨的宗旨、黨的執政理念和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任務結合了起來,是在新的時代背景和歷史條件下治黨治國的新方略。共產黨必須代表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因為先進社會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是否代表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衡量一個政黨是否先進的標準。共產黨必須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因為先進文化為社會的發展進步,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指導、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客觀要求。共產黨必須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為只有代表人民利益,人民才會同黨共命運、同呼吸,這是黨的事業取得勝利的力量源泉和根本保證。正是由于全面貫徹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我國的社會面貌、黨的面貌發生了新的變化,也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 

  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理論上的重大創新,就是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在十七大報告中,胡錦濤同志在以往論述的基礎上,對科學發展觀做出了進一步概括,他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發展之所以是第一要義,因為發展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決定意義。以人為本之所以是核心,因為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一切奮鬥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之所以是基本要求,因為只有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才是健康的發展,為國家和人民帶來福祉的發展。統籌兼顧之所以是根本方法,因為只有統籌兼顧,才能保證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實現。堅持發展這個第一要義,就必須堅定不移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堅持以人為本這個核心,就必須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發揮人民的首創精神,保障人民的各項權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個基本要求,就必須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協調。堅持統籌兼顧這個根本方法,就必須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統籌中央和地方關係,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營造良好環境。這是迄今為止我們黨提出的最為全面、最為係統、最為科學的發展觀,是新時期黨在指導方針上的又一次與時俱進,對于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馬克思主義理論源于實踐,又指導實踐。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就是源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又對這種實踐發揮重要指導作用的科學理論體係。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回顧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歷史,總結了我國的歷史經驗、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經驗,深刻地指出:“《共產黨宣言》發表以來近一百六十年的實踐證明,馬克思主義只有與本國國情相結合、與時代發展同進步、與人民群眾共命運,才能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創造力、感召力。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 

  改革開放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只能堅持,不能倒退,倒退是沒有出路的 

  改革開放既然是新的時代條件下的一場偉大革命,就不可能一帆風順、一蹴而就。在近30年的改革開放中,在黨的幾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下,中國共產黨人下定決心,不怕犧牲,頑強奮鬥,克服了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才開創出今天這樣的一片新天地。改革開放的勝利,和以往民主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的勝利一樣,是中國共產黨人對祖國、對人民所做出的偉大貢獻。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每一個對我國近一百多年屈辱史有所了解的人,無不為我們今天取得的成就,為我國在國際上贏得的尊嚴,為中國人民“復興中華”的百年追求有望逐步實現,感到歡欣鼓舞。在今天,我們真正感受到了作為一個中國人的無比自豪。 

  當前,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怎樣正確認識改革開放過程中出現的某些缺點和社會上存在的某些值得注意的現象,使我們的認識統一到十七大精神上來,把改革開放繼續推向深入。最近一段時間人們關注和議論較多的問題,一是國有企業在改制改組過程中出現的某些偏差,一是收入分配中的差距過大。這些問題確實值得注意,應當切實加以解決。關于國有企業的改制改組,首先要看到這是黨中央的一項正確決策。我國的國有企業雖大部分經營良好,績效顯著,但確有一部分經營不善、效率不高、連年虧損乃至瀕臨破產。按照公司法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進行必要的所有制結構調整和資產重組,就有可能激活這些企業的活力,使其擺脫困境。改制改組是國有企業改革的一個重要步驟。在這個過程中出現的某些偏差,特別是少數人利用我們工作的疏漏,大搞化公產為私產的活動,導致國有資產流失,這確實令人憤慨。但這不是改制改組本身所造成的,這個賬決不能算到改革的頭上。現在,中央已經採取了堅決措施,糾正了這些偏差,從而保證了國有企業的改制改組沿著健康的軌道發展,並取得了重大成績。關于收入分配方面的差距過大,應當看到這是社會轉型時期必然會出現的現象。改革開放前,我國的所有制除少數個體經濟外都是公有制,分配方面基本上是平均主義大鍋飯,社會不同成員的收入分配基本拉平。但這種表面平等掩蓋下的事實上不平等,束縛了生產者的積極性,妨礙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對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都極為不利。目前出現的收入分配上的這種不公平現象,是改革開放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解決這類矛盾,只能通過持續發展經濟,繼續深化改革,動用經濟、法律、政策、行政等各種手段進行綜合治理,而決不能回到過去的那種狀態。黨中央近年來採取了一係列政策和措施,著力調節人民內部利益關係,重點保障城鄉低收入群體和貧困群體的生活,取得了明顯成效,得到了廣大人民的衷心擁護。只要我們沿著這條正確的道路走下去,就一定能夠緩解人民內部利益矛盾,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創造必要條件。 

  改革開放作為一場新的偉大革命,必然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挑戰,產生某些缺點和失誤也在所難免,不但過去和現在是這樣,將來也會是這樣。但正如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所指出的:“最根本的是,改革開放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成效和功績不能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來源:求是 作者 邢賁思)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