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9日電/據新華社報道,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共十七大報告強調的一項重要任務。
新世紀新階段,加快形成現代市場體系,有兩個重點:一是發展各類生產要素市場;二是完善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環境損害成本的生產要素和資源價格形成機制。
第一,發展各類生產要素市場。一是要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包括在海外上市的大公司發行A股,加快創業板和場外交易市場建設,大力發展公司債券市場等,完善市場結構和運行機制,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同時,穩步發展金融衍生產品市場,培育外匯市場,積極發展保險市場等。資本等各類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對於提高我國資源配置效率,具有決定性意義。
二是要建立和健全統一規范的勞動力市場。勞動力資源豐富,是我國的一大優勢。要形成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使數以億計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平穩有序地向城市和向二、三產業轉移,以提高我國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據統計,農村勞動力轉移至二、三產業,勞動生產率平均提高4至5倍。還要發展各類人才市場,完善鼓勵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等激勵機制和市場環境。
三是要規范發展土地市場。我國人均耕地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40%,在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要嚴格限制農用地轉為非農用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要發展土地市場,更多地用市場手段節約土地,杜絕浪費寶貴的土地資源。今後,需更好地規范和發展土地市場,提高土地資源配置效率。
此外,還要進一步發展技術、咨詢等要素市場。
第二,要深化價格改革,並以生產要素和資源產品價格改革為重點。長期以來,我國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難以根本轉變,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我國生產要素和資源產品價格受政府管制,明顯偏低,資金價格低、地價低、水價低、汽油和天然氣價格低、礦產品價格低,不能反映資源的稀缺程度,許多資源產品價格也不能反映環境損害成本。
要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必須深化生產要素和資源產品價格改革,使它們的價格能很好地反映市場供求關系和資源稀缺程度。有許多資源產品的開採和使用,往往會損害環境和破壞生態,所以它們的價格還要反映環境損害和生態破壞成本。國內外經驗表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價格是最靈敏的手段,運用價格槓桿,能最有效地迫使生產企業和消費者節約使用生產要素和資源,並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
加快形成現代市場體系,還要進一步發展商品市場,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要發展現代化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業態,促進營銷方式轉變,培育各類市場流通主體,降低流通成本和交易費用,提高國際競爭力。構建農村現代流通體系,支持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農戶聯結,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和增收能力。在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方面,當前要特別注意維護食品、藥品安全,打擊各種商業欺詐活動和哄抬物價行為。要建立和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加快建設和完善企業和個人征信系統,建立有效的信用激勵和失信懲戒制度,強化全社會信用意識和誠信行為,營造誠實守信、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要規范發展行業協會和市場中介組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