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文匯報:“返聯”“入聯”都是鬧劇一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9-11 09:43:03  


  中評社香港9月11日電/《文匯報》今天刊登資深評論員李幼岐的文章指出,國民黨的“返聯公投”與民進黨的“入聯公投”有何差別?客觀及中肯地說,實乃“五十步”與“一百步”之差。 

  文章分析,第一,文字字面上的差別不但有,而且很明顯。國民黨要推動“中華民國重返聯合國”,民進黨還提出“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從“文字遊戲”或“政治遊戲”的角度看,“返聯”與“入聯”名稱的確不同,但兩者的終極目的都是“進聯”,這是完全一致的。 

  第二,國民黨的“重返聯合國”,在李登輝主政時代已搞過好多次,結果次次以失敗告終。這次國民黨以在野之身再次推動,結果會與李登輝時代有所不同嗎?這一點,很值得國民黨中央領導層和馬英九等人的深思。 

  國際社會明確反對台灣加入聯合國 

  第三,國民黨的“返聯”,用的是“中華民國”的“國號”,其所依托者,一是美國在“中華民國”的定位問題上保留了灰色地帶,立場仍有曖昧之處;一是在“一中各表”之下,國民黨自認為“一中就是中華民國”。但這樣的取態,不但猶如“走鋼索”,更有“自欺欺人”之嫌。一方面,美國對“入聯”問題已作了毫不含糊的表態,副國務卿內格羅蓬特指“入聯是朝向『台獨』的一步”,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主任韋德寧也公開表示,“台灣或中華民國此刻在國際社會中,都不是一個國家”。另一方面,北京不承認“中華民國”是“國家”的立場,早已是世人皆知,那也不用多說了。換言之,國民黨可以認為美國的表態有“灰色地帶”,但要以“中華民國”的名義“重返聯合國”,美國所說的也是“沒門”。 

  第四,民進黨的“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那是赤裸裸的“台獨”動作了。也就是“一百步”,比“返聯”走多了“五十步”。但如前一點所述,不但大陸絕不容許,連美國也大聲說“不”。此外,歐盟、俄國和許多其他國家(例如亞洲、非洲和中東國家),均一致反對台灣“入聯”,民進黨和陳水扁的圖謀有可能得逞嗎?聯合國安理會的五個常任理事國都反對台灣“入聯”,單憑十四個中南美洲的小國、弱國、窮國(均拿到台灣大量“金援”)聯名簽署的提案,有可能“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嗎?陳水扁難道想做南柯太守? 

  第五,美國的台海政策是“漁翁政策”。自一九七二年中美建交以來,美國對台灣的定位一直採取當年尼克松總統和國安顧問基辛格的“模糊”策略。韋德寧八月三十日稱“台灣或中華民國都不是一個國家”,如此明確表態,是三十多年來的第一次。此事顯示,美國的台灣政策即使立場基本不變,策略上相信已決定作出重大的調整。美國在“反對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的國策(參見《台灣關係法》第二條(乙)之(3)和(4))之下,無論對“入聯”或“返聯”均持“反對”的態度。 

  提出“返聯公投”對馬英九幫助不大 

  文章指出,島內對“入聯”、“返聯”的反應,也有些不同:民進黨的“入聯”,“深綠”人士當然贊成,“淺綠”人則並不十分積極,因為明知沒有可能,實質上也沒有太大意義;國民黨的“返聯”,不但聲勢不大,黨內及藍營也早有不同聲音,且表示反對的人日見增多,其中包括知名人士,如黨籍“立委”、前“外交部長”蔣孝嚴和黨的中常委、前駐美代表、現任台中市長胡志強等。蔣、胡二人因不同原由,均宣布不參加九月十五日在台中市舉行的爭取“重返聯合國”大遊行。其背後的含意,相信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解讀。 

  國民黨領導層和○八年“總統”參選人馬英九執意“返聯”,頗有令人疑惑和值得探討之處。馬英九稱,“返聯公投”是既定政策,沒有撤案的空間。這是所為何來?其一,“返聯”是否是為了大選吸票的“選舉語言”?其二,倘若“九一五”遊行之後真的發動“返聯公投”,對民意支持度是否作過估量?結果又將如何?其三,“返聯”是否會與民進黨的“入聯”切割?又如何在實質上加以切割?其四,既有“返聯”,何必“入聯”?反之亦然。其五,從“吸票”角度說,“入聯”、“返聯”各吸其票,國民黨和馬英九也未必有“著數”可言。其六,馬英九曾“失言”說過“台獨也是選項”,後收回此語並發表“終極統一”論,如今堅持“返聯公投”,是否多少仍包含有“台獨”的理念?凡此種種,均值得思考。 

  總之,“返聯”、“入聯”,都是“進聯”,本質並無差別,只是形式上“五十步”與“一百步”之差而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