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人民日報:加強三農工作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8-23 17:50:00  


  中評社香港8月23日電/《人民日報》將於24日刊登的評論員文章指出,中國農村正發生著深刻的變革和嶄新的變化。農業生產方式向現代化邁進,農民生活不斷改善,農村經濟社會欣欣向榮。黨中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部署,正在成為億萬農民的自覺行動,成為廣闊原野上新的希望。 

  文章說,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從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局出發,著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出統籌城鄉發展的理念,確立了城市支援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方針,始終把“三農”工作放在全黨全國工作的首位,不斷加大支農惠農力度,農業基礎地位在宏觀調控中得到鞏固和加強。近年來,中央連續發出4個1號文件,著力發展糧食生產,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發展現代農業,開創了“三農”工作的新局面。 

  真情暖民心。“多予少取放活”是貫穿中央“三農”工作的一條紅線。2004年出臺的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逐年得到加強和完善,反哺“三農”,真金白銀,農民得到的實惠不折不扣。目前,農民不僅徹底告別了農牧業稅,還享受種糧補貼、良種補貼、以及購置農機具、農業生產資料綜合補貼等。補貼條目逐年增多,補貼力度逐年加大。與此同時,農村綜合改革、農村金融改革、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和細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推開。 

  好政策調動了億萬農民的積極性。近年來,農村經濟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糧食生產創造了連續三年增產、夏糧連續四年增產的歷史性好局面。農業各行業平穩發展,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農民收入連續三年增幅超過6%,預計2007年上半年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同比實際增長13.3%,增速同比高1.4個百分點,為1995年以來同期增長最快。 

  農村各項社會事業得到全面推進。國家對農村義務教育實行“兩免一補”政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覆蓋全國半數以上農村,在全國範圍內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越來越多的農民獲得更多的培訓機會。農村環境日益改善。農村沼氣進入加快普及階段,到2006年底,全國農村戶用沼氣達到2260萬戶左右。家居取暖清潔化,資源利用節約化,農業生產無害化,農家小院更加亮麗。 

  文章指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管理民主”,圍繞這個目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開局良好。更可喜的是,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踐中,一代社會主義新農民茁壯成長。他們正在告別落後、封閉、貧窮,奔向進步、文明、富裕,以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創造著更加美好的新生活,書寫著中國農民歷史的新篇章。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帶給億萬農民以最大最多的實惠,將億萬農民的心,緊緊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下。 

  由於我國農村人口多,農業基礎薄弱,發展長期落後,建設新農村必然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三農”發展中許多薄弱環節有待進一步加強,城市支援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長效機制有待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們一定要倍加珍惜“三農”工作來之不易的好局面,更加自覺地用科學發展觀指導“三農”工作的實踐,切實擔負起歷史重任。 

  文章表示,中國農村的改革,推動了中國的改革開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蓬勃發展,必將開創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