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央日報:以阿Q心態對待公投,是台灣災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8-12 10:31:38  



  文章表示,看看美國政學界對該議題的說法,就知道為何美國會有如此強烈的反彈聲浪了。向對台友好的前國務院亞太副助卿薛瑞福重申他的一貫觀點:公投是民主社會的合法工具,他支持台灣的公投,多數美人民也樂見台灣藉由公投以深化民主進程,“但是議題選擇確實非常重要,美方已經公開說了,入聯公投這個議題就是改變台海現狀,我想這會製造美國和台灣之間的緊張關係。”日前他在台北接受媒體訪問時,也有了更清楚的說明。他說美方反對的,不是公投的“形式”,而是入聯公投的“內涵”。扁透過外交系統遊說美國,表達這是國內強大民意的展現,所以要公投入聯,但既然台灣內部已經獲得七成以上民意,支持加入聯合國,“還有必要辦公投嗎?”一語點出陳水扁推動入聯公投,其實是別有用心。 

  “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資深研究員葛來儀說得更明白,大多數國家不支持台灣入聯,尤其中共一定會投否決票,“美國不得不問台灣,為什麼非就這個議題辦公投不可?”答案是:扁希望強化“台灣認同”,從而凝聚選民支持民進黨候選人。因此,葛來儀認為,對很多美國人而言,陳水扁政府的作法是選舉考量,而根本不考慮其對兩岸關係的衝擊。她認為,陳水扁政府以傷害台美關係來操作選舉議題,對台灣長遠的利益並沒有助益,反而可能失去原先道德上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活動的其他國家,全然得不償失。 

  文章指出,至於美國會祭出何種懲罰或警告?薛瑞福表示,方法其實很多,比如採取一些不友好的行動,布希總統可能親自出面批扁、拒絕陳水扁過境美國本土、甚至限制他停留時間。葛來儀更舉出前任國務卿鮑威爾在2004年10月說的,“台灣不是獨立的,它不享有主權,這仍是我們的政策,我們堅定的政策。”或邀請其他重量級國家,在9月聯合國大會開議時,共同發表不承認台灣是個“主權獨立國家”的聲明,來表明美方嚴正的立場。 

  最後,就是謝長廷能否跳脫陳水扁魔咒的困擾,開展不同於扁式風格的個人形象,以獲得台灣人民的支持贏得總統大選、進而重新取得美國的信任。觀察近來政壇走向,這樣結果的發生機率非常低,已經超乎一般政治觀察家的理性結論了。 

  謝長廷在美國一席“台灣已經獨立,不必要獨立公投、不必要獨立運動,也不必宣佈獨立”的謝氏新“三不”政策,加上在電視專訪中提到的“五年內完成正名制憲”,其反覆且矛盾的言論,不但引起國內獨派團體的質疑,更讓美國懷疑他巧辯的背後,是否會像陳水扁一樣,說一套、做一套,屆時又讓美國措手不及。對於謝長廷的“正名制憲”不牽涉改變現狀的說法能否取信於美國人,人民都相當存疑,皆認為這是他為了討好不同立場的人所必然產生的矛盾。 

  文章稱,在謝長廷訪美期間與鮑威爾會面時,鮑氏所說的:“‘一中政策’的確受到質疑,外界認為不符美國的立國精神。但行之有年,也確實穩定了東亞區域情勢,仍是最可行的政策。”讓人印象深刻。既然這個問題與美國的利益與立場背道而馳,又怎能奢望國際社會給予道德上的支持呢? 

  謝長廷說他訪美最大的驚訝,就是台灣竟然沒有事先與美國商量有關入聯申請案的相關事宜,讓他直呼意外!以此話來驗證陳水扁的外交操作,足以證明他的外交手腕實在是出乎常理之外的粗糙。既然國際現實是“道德放兩旁、利益擺中間”,在損及對方利益的情況下,又怎能期盼對方不強力反對? 

  尋求外交突破是全民的共同願望,也應是領導人責無旁貸的重責大任。但是,不走正途的外交途徑,必然會招到挫折。陳水扁一人遭羞辱事小,但若危及到台灣的長遠安全與生存,則茲事體大,人民不得不防,以免台灣整體利益受到嚴重傷害。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