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時報:過境阿拉斯加 陳水扁別無選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8-12 09:26:00  


陳水扁最後一次過境美國的畢業旅行,決定“忍辱負重”,來回取道美國阿拉斯加。
  中評社香港8月12日電/中國時報新聞分析文章說,陳水扁最後一次過境美國的畢業旅行,決定“忍辱負重”,來回取道美國阿拉斯加。儘管迂衡國際困局,這次的“忍氣吞聲”,是台灣外交不得不然的最後選擇。 

  上周,陳水扁將過境非邦交國的傳聞不斷,竟然連歐洲國家都傳成過境地點,台灣一位外交核心人士說,“我們兩個月內要辦三場元首高峰會,現在入聯公投的事情都還沒搞定美國,哪來的餘力準備什麼驚喜過境?”真是一語道盡台灣今日外交的窘狀。 

  文章說,台灣“外交部”心力交瘁,檔期太多,忙不過來,是客觀的事實;但陳水扁兩任任期內,高度操作“過境外交”,在邦交國遞減、國際封殺、中國大陸壯大的三大力道下,“沒有退路、衝不出去”,恐怕才是背後的無奈。 

  和去年“迷航之旅”的國際情勢相比,今年的台灣處境更遭,也導致申請單純加油、過境非邦交國的難度大增。 

  一年來,台灣在國際組織上,遭遇多次正面挫敗,如世界衛生組織投票結果、世界動物衛生組織遭到矮化、聯合國秘書處做出台灣是中國一部分解釋等,致許多原對台“友善同情”的國家,開始觀望大國態度而轉而謹慎。 

  其次,正因“迷航之旅”的效應,去年借助和阿姆斯特丹機場合作廿年的華航幫忙,“刻意隱瞞”要求加油的商業包機其實就是扁的座機,事後遭到荷蘭政府震怒報復,取消台灣一級主管的訪問許可,更在歐盟內部留下紀錄,要求對台做出抵制。 

  文章說,陳水扁最後一次中美洲出訪,之所以狀況連連,主要還是受制於“內外交逼”:從外部因素來看,洽談美國過境待遇,受到台灣推動入聯公投的嚴重波及,台美顯然“後天失調”的溝通,儼然變成了鐵板一塊。 

  此次過境待遇不會太好,台灣高層其實早就心知肚明。因此,台灣“外交系統”這次洽談時,採“高度務實”原則,拋出期待美方基於尊嚴、舒適、便利、安全,給予陳水扁美國“本土過境”;和以往想要觸到禁區東岸,台方這回低調很多,但美方態度始終冷淡,台灣入聯公投不撤,陳水扁過境就“回歸”到去年終統論時的台美底線。 

  而在可控制的“自己人”部分─邦交國行程上,這次則反常地無法拍板定案。先是甫建交的聖露西亞,因總理康普頓中風政情動盪,導致出訪變數太大而臨陣取消;隨後為了填補空檔,只好臨時要求其他中美洲邦交國“趕鴨子上架”。 

  文章說,只剩兩個星期的時間,才通知對方台灣領導人要出訪,這恐怕是國際外交的奇談,也犯了外交禮賓的大禁忌。也難怪,陳水扁今年一月才專門造訪尼加拉瓜,祝賀左派政權的新總統奧蒂嘉上任,現在又說要去,對方的不情願可想而知。


    相關專題: 兩岸時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