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美歐經濟“三足鼎立” 台灣豈能視而不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30 10:35:58  


  中評社香港7月30日電/台灣經濟日報今天發表社論指出,中國經濟的崛起,不只持續創下各項成長紀錄,成為世界各大經濟學家深入鑽研、討論的主題;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再到“中國所有”,其所代表的深廣且質量兼具的影響力,更一直是纏繞美歐兩大經濟強權心頭不去的懸念。如今,懸念再多一樁;國際貨幣基金(IMF)最新的經濟報告指出,今年中國大陸將首次成為促進全球經濟成長的最大推動力,再拿走一項美國第一的頭銜。一向是世界經濟龍頭的美國,老大地位真的不保?

  社論說,從現有的經濟指標上看,中國大陸確實距離美國還很遠。以經濟規模來說,美國以2006年國內生產毛額(GDP)約13.25兆美元,穩居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排第四的中國大陸為2.63兆美元,連美國的個位數都不到;以代表國民生產力的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而言,去年美國是4萬4,197美元,中國大陸是 2,003美元,還不及美國的5%;在貿易面,美國持續以一年1.92兆美元的進口額,高居全球第一大市場,遠勝中國大陸0.79兆美元的第三大進口量。凡此,都是支持美國穩坐全球經濟盟主大位的基石。

  然而,中國經濟崛起的一大特徵,就是其以巨人成長之姿,不間斷地產生令各國政府及企業既羨慕又畏懼的數據;例如近四分之一世紀平均每年9.5%的高經濟成長率,不只創下難以跨越的世界紀錄,更成為經濟學家急欲破解的成長之謎;中國巨龍每年以千億美元之速累積的外匯儲備,已逾1兆美元,不只讓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永遠望塵莫及,這些儲備的運用在金融市場更是動見觀瞻;除了生產、投資,中國大陸亦在創新發展上急起直追,去年的研發支出已取代日本成為第二大,僅次於美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