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大公報:不必嚇人 三十年後香港女未必爭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20 10:50:15  


  中評社香港7月20日電/《大公報》今天刊登署名文章說,香港政府統計處周一發表《香港人口推算2007-2036》報告。當天剛好沒有大新聞,翌日有三份報紙用作頭條。

  意料之中,當局預測今後人口將會繼續老化。由於人活得愈來愈長,又愈來愈早退休,“賦閒”人口的比重會愈來愈大。相比之下,負責供養他們的納稅人口愈來愈少,加上接班人短缺,這是發達社會普遍的隱憂。

  形勢會變

  文章指出,但這早已不是新聞。現在從外地,特別是內地引入優才,就是想降低長者在人口中的比重、維持較高的教育水平。就這次的預測,傳媒真正抓住的焦點是男歡女愛、傳宗接代。但這也是舊聞。本港現在就已陰盛陽衰。只不過,今後這個趨勢可能會進一步惡化。30年後靚女會否為了爭“電車男”而大打出手的話題,足以在辦公室內外“笑餐飽”。

  有報紙想踩曾蔭權,說他“千萬人口願景難成真”,因為手下預測30年後也只有857萬人。但這種說法並不成立。統計處是假設目前的政策不變,但曾蔭權是說利用政策,把人口“谷”到1000萬。內地人口將近是香港的200倍。今後兩地融合的程度,誰也說不準。若此又怎能咬定,香港一定不可能有1000萬人?只要所吸納的人口有較高的教育程度,對社會的發展顯然有利。有人若有疑慮,擔心外來的精英會稀釋社會上的本地意識,恐怕是政治性的。

  說回上述靚女爭仔的問題,統計處預測,就全港人口來說,30年後適齡男與女的比例將會達到0.7096對1。但這是把外傭和持雙程證來港的內地婦女都計算在內。在現實裡,本地華人絕少與外傭談情說性。在女性人口裡扣除外傭後,男女的差距收窄到0.763對1。至於雙程證內地婦,她們理論上可以與港男“發展”,但事實上的可能性也甚微。再扣除這些女性,男女的差距將進一步收窄到0.880比1。換言之,即使目前的人口走勢不變,30年後也只是九女追十男,沒有報上說的七女追十男那樣嚴重。

  不必嚇人

  再說遠些,由於內地的發展和全球化的進度,世界變得快,根據過往走勢來推測30年後,我懷疑是否有意義。報紙用來上頭條,因為只求你今天看、今天講。翌日的報紙就會有新的話題,你轉眼就忘了前一天的。而且,當局每隔幾年就會作新的預測,間接修正以前的。30年後即使預測失準、後果嚴重,也是由政府揹鍋。誰會追究傳媒30年前講過什麼?傳媒這方面既然無須負責,自然採用最嚇人的說法。

  就以上述預測來說吧,目前每個婦女一生平均只生0.9個孩子的生育率。假設30年不變,大概是說得通的。社會富裕後,年輕人享受自我、怕有擔子。而社會愈發達,養育孩子的費用和心血愈多。因此,0.9的低生育率今後相信也很難回升。但入境政策視乎社會需要而定,目前主要是沿用回歸前的做法,今後30年都不變並不合理。這不僅是對內地同胞來港而言。回歸前由於英聯邦人士享有特權,香港從來不會主動吸收其他國家的移民。但只要有利,今後為何不能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使香港成為中國名副其實的國際都會,與紐約、倫敦看齊?

  內地方面,十年前又有誰想到會有今天?全球財經報“一哥”的《華爾街日報》周一預料,由於經濟持續高速成長,中國在過去八年內,由全球第七大經濟體系飆升到今天的第三大,壓倒德國,僅次於日本和美國。當然,中國的人口是德國的16倍,人均產值和所得只是德國的一個零頭。但若繼續以此速度成長,國內產值不出十年就會超越日本,到時只僅次於美國。

  我們對內地同胞的入境政策,基本上是歷史的產品。以往總是內地人來港,我們很少北移。再過十年八年,若內地想來港的人減少,香港女性到時又願意北上成家,現行的入境政策也就不得不改,男女比例的失衡也就不會這樣嚴重。內地今後的發展道路不排除會有崎嶇。發展不夠快,難以在最短的時間裡讓最多人脫貧;但像近年這樣狂飆,又顯然難以持續。由於經濟規模,中國的問題現在已變成全球的煩惱。我們預測未來時,若只考慮深圳河以南的範圍,將會愈來愈難說服公眾。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