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劉迺強:無論風和雨 港人應跟國家榮辱與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25 09:10:19  


談到香港回歸祖國,劉迺強表示“開心得不知怎形容”。大公報圖
  回歸十年,有人說,香港的國民教育是成功的──至少市民對國家的歸屬感明顯加強,看到國旗會肅然起敬,看到中國人揚威國際會感動流淚;不過,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劉迺強認為,愛國並非“見到楊利偉上太空會哭”這麼簡單,還要跟國家榮辱與共,把自己的利益與國家十三億人的利益聯繫一起,無分你和我。

  國民教育做得不夠

  “我們中國人有句古訓:‘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某日的黃昏,坐在北角一家酒店的咖啡廳的劉迺強,向大公報記者娓娓道出他對“愛國”的見解。“也許你會覺得做中國人很好。因為今天中國發展得很好,奪得很多國際性的獎項、楊利偉好叻……但如果明天中國有風有雨,你會怎樣辦?會否不想做中國人?”

  劉迺強認真地說,身為中國人,應該存有跟國家榮辱與共的心,認為國家與自己是一個利益共同體,把自己的利益與國家十三億人的利益聯繫一起,無分你我。他說,香港回歸雖然已接近十年,但國民教育做得不足夠,令大部分市民未能做到“榮辱與共”的境界。

  回歸十年是個極重要的時刻,擔任基本法委員會委員的劉迺強,最近經常被問到如何看基本法在香港落實的情況。劉迺強倒是答得很輕鬆:“回歸後,基本法在香港基本落實。從前香港人擔心‘一國兩制’、港人治港不能成功落實,但現在根本沒有人再提起。沒有人提起、沒有人怕,就是成功落實了”。

  不過,談到“高度自治”,劉迺強直言社會上仍有不少爭拗。他說,問題並非來自香港沒有“高度自治”,而是社會上有些人要求“完全自治”,要求香港確立政治實體,在社會製造紛爭。“但不要緊,真理愈辯愈明,拗拗吓,市民就會明白問題的關鍵。”

  打幾場官司最有效

  說到這裡,劉迺強更笑言,推廣基本法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打幾場官司,讓真理愈辯愈明。“可能你會覺得打官司很勞民傷財。不錯,這個過程是很昂貴、很費時,但長遠來說是公民教育的過程”。事實上,香港回歸十年多以來,涉及基本法的訴訟不少,經過這些訴訟的案例,基本法得以發展,並更有生命力。

  “左王”之子受株連

  擔任政協已近二十年的劉迺強,一直以敢言、火爆見稱,每當他發表反對派不喜歡聽的言論時,往往被冠以“左王”、“新左王”等稱號。問他可會為此耿耿於懷時,他答得非常灑脫:“絕對不介意!任由他們(反對派)說罷,我不會怕!況且他們人人都叫‘左王’,這個稱號已用得很濫,在我來說,已看得很化。”對於就讀香港大學的兒子近年也受到牽連,被稱為“左王之子”,就連他以學生會會長身份帶團到內地交流,也被無限聯想,劉迺強帶點氣結地說:“哦,原來我兒子最大的罪名,就是我把他生了下來。這是什麼論調?是十分落後的封建主義、有如文革時候的唯成分論、血統論。這些批評毫無水準,難道這就是‘民主派’嗎?”

  劉迺強說,幸好兒子的同學和朋友都十分明白這是什麼一回事,令他在朋友圈中依然有地位,沒有受到負面影響。他更打趣說,如果自己有能力完全控制兒子,便應該“好發達”:“因為我可以開班授徒,很多家長會來找我,送錢給我。”

  此外,不少人以為劉迺強擔任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後,便會收緊言論,但他依然繼續在報章發表文章,我行我素。他說,八十年代擔任政協時,不少人都建議他收口;但二十年後的今天,他依然是不平則鳴。“敢言是我的本色,收了這張嘴,等於沒有了我的風格,不如找第二個做(政協、基本法委員)好了。況且,中央也好、特區政府也好,根本沒有人明示或暗示我要這樣做。”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