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迺強:且將冷眼看螃蟹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22 17:44:42  


劉迺強:香港的建制,經過回歸十年的多方摧殘,成了平均一日數起“示威之都”,已經權威喪失淨盡。
  中評社香港5月22日電/香港基本法委員、全國政協委員劉迺強今天在信報撰文談香港民主、民意等問題。以下為文章內容。

  談了兩周青年問題,剛巧碰上了《中大學生報》“情色版”事件,不能不再談一下。

  中大是香港的精英學府,學生報編輯按道理是中大學生當中較有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的,亦即精英中的精英。這些香港的青年才俊,從其執堅持的態度看來,又不像是掛羊頭賣狗肉,躲在學術和探討的背後去販賣色情,但從他們發表的聲明看來,如果真的如其所言,是“在於批判現今社會單線、扭曲的情慾想像,營造開闊討論性與慾望的空間”,則是腦筋異常混亂,缺乏常識,眼高手低之至。

  他們雖然滿口社會學的術語,什麼“一元論述”、“批判階級歧視”,根本就是文不對題,而且食洋不化,明顯是日常不讀書,不看報的結果。事情發生了,拒絕校方開會的邀請,卻接受外界指導,自己扮作“弱勢社群”,訴諸輿論,訴諸親情,其三刀兩面的手法,使人扼腕嘆息。學生之可珍惜的地方,是純潔和獨立,這群中大學生事實上已淪為主流社會政治門派的附從和鬥爭工具,根本喪失了其可貴之處,處事如此,連人格都沒有了。“尚智、務實”兩條不合格,但以我看,這些學生不能說沒有社會“承擔”,只是方向有問題而已,不能不予肯定。但另一方面,他們對自己的行為和後果,卻沒有面對現實,承認錯誤的勇氣。

  嚴懲“從犯”於事無補

  中大這些學生,正正就是我說的“高分低能”最佳樣板,香港的教育系統製造這樣的產品,是主流社會的重大失誤。從這角度看,他們說得對,要認錯反省的不是這些學生,而是我們主流社會。這裏懇請校方和政府有關部門對待有關幾個學生應只作小懲而千萬不要大誡,罰他們出校和坐牢都是沒有用處的,徒只炮製幾個稀裏糊塗的殉道者,惡化矛盾而已。治病救人更加重要,這不是姑息縱容,只不過光嚴懲從犯而不追究罪大數十倍的元兇,不單於理不公,而且於事無補。

  學生報編輯出位,可以反叛、無知等原因去解釋,但是中大萬多個學生,包括撥款和管理學生報的學生會,以至大學當局,特別是人強馬壯的學生事務處,對於這個已經出現了幾個月的現象都視而不見,直至主流傳媒揭露,數天之內,才一下了就出現了幾千個向政府的投訴,原因只可能是基於中大學生會的激進傳統,以及與校外反對派組織的密切關係,再加上今次扯上言論自由這頭聖牛,弄到校內誰都不敢惹他們,眼見出了問題,也都不敢吭聲。

  “示威之都”歪風狂飆

  是非黑白其實十分分明,但是學生還要“頂”,反對派們還要“撐”,兩者還要搶佔道德高地,並且據此反攻,連基督教聖經都不放過,力指是主流社會不對、是建制不義。從這角度看,今次事件,只不過是香港社會的一個縮影而已:惡人當道,是非顛倒,正氣不彰,大多數人要屈從於一小撮人。

  香港的建制,經過回歸十年的多方摧殘,成了平均一日數起“示威之都”,已經權威喪失淨盡。建制被長期多角度的描繪為不義的象徵,因此任何反建制的,就自動成為保衛權益,伸張正義的弱勢社群。人人動不動都有權“公民抗命”,並且有包括建制的資源去支援他們這樣做。幾年前,公屋嚴厲執行早已有之的規則禁止養寵物,結果貓狗也一起出來遊行,政府則通過延期執行,最後不了了之。政府尚且如此,私人樓宇就更加難以落實公契有關的條款了。於是高層大廈的寵物愈來愈多,龐然大物的巨犬,更公然不戴口罩進入電梯,進出大堂。不知那一天出了什麼問題,或者發生甚麼疫情,於是又是建制的問題,又要誰出來問責,之後又要加強管理了。

  法律對你有利時,你會盡量利用它;對你不利時,可以不理它,必要時反抗它,這就是維權。那即是說,人人都有一本對他自己有利的法律,每個人都是公義的化身,都是勇敢與龐大的建制機器對抗的弱者,針對他就必然是反對公義。簡而言之,這是革命邏輯。革命邏輯還有另外一條,就是只要目標正確,採用什麼手段都是合理的。反對“一元論述”、“批判階級歧視”,何等道德高尚!當然怎樣做都可以,你們還反對什麼?

  說白了,反對派就是要鼓吹這革命邏輯,非得要毀了這個由“不民主”的一黨專政的“宗主國”政權所任命,並且由其“操縱”的“小圈子選舉”產生的,因而是“沒有認受性”,“由英國殖民地轉為中國殖民地”的“外來政府”不可。

  面對這一片歪風狂飆,過去十年,整個建制,從中央到特區的反應都是縱容、綏靖。這就有如一個社會,警察躲起來,自然就會盜賊橫行,好人要嗎就是噤聲,躲起來,不然就被攻擊、殘殺。像這樣的環境,政府不可能期望民間社會本身的力量撥亂反正,醜人由市民自發擔任,讓政府繼續做好人。拆遷皇后碼頭如此敏感的議題,政府竟然嘗試自己做好人,親建制議員做醜人,這如意算盤當然難以打響。怎可能你政府部門做好人事先發表文件,高度評估皇后碼頭的歷史價值,而隨即要求民建聯出面做醜人投票撥款把它拆掉的?蔡素玉就是不幹,你政府能拿她怎樣?她不合作反而政府要求她。她這反政府行為,對她的得票十分有利,而她如支持政府,反而肯定失票。得失如此明顯,她不這樣做才是絕頂笨蛋。

  現在連新政府組閣這按國際慣例誰都不會設障阻延的事情,在重組三司十二局上,劉慧卿提出要設立審議小組委員會,工聯會的三票也不可能是囊中之物,可以予取予攜。如果我是工聯會,我即使不會像自由黨那樣“鋪鋪清”,抽點油水,也會藉此拿點交換,如最低工資之類。政府帶頭教導大家,我們不要談什麼原則、什麼整體利益,大家只須做點交易。中間加點政治化妝,抬高民意支持,而喊得大聲的,就討好一下;如果爭議還大,那就擱起來,幾年後再算;或者讓問題養大了,出了事故之後,民意自然歸邊,議員那邊就好解決了。

  “民意”產業大行其道

  現在更進一步,政府不作決策,一開始便把問題拋出來,讓大家擾攘一番,“民意”代替了政府做了決策,之後官員們只須根據“民意”把文件寫好,交給立法會。理論上,因為議員不敢與“民意”作對,“民意”也為立法會做了決策。政府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以民為本”、“依法施政”,把“民意”執行得不出錯而已。是非對錯、市民福祉等,毋須政府把關,大腳傳中給“民意”便可。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是官員自保的手段而已。可以預測,今後,“民意”產業會大行其道,因為人人都想擁有它,操縱它。中大學生報只是一場重大“民意”攻防戰而已。

  我們如繼續循這方向走下去,香港難免早晚完蛋。是政府要振作起來的時候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