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上市不是為了圈錢,而是人心所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14 12:28:35  


  中評社廣州6月14日電/從2000年4月7日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之日算起,中石油與香港資本市場的緣份已維繫了七年之久。俗話說“七年之癢”,但對中石油來說,這七年卻似乎越走越暢:不僅業績連年“豐收”,股價連創新高,更因“股神”巴菲特的青眼相加而蜚聲海外。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中石油去年全年其狂攬淨利潤1422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同比增長6.6%,再次刷新上市以來盈利紀錄的同時,也成功衛冕“亞洲最賺錢企業”稱號。 

  然而,回首七年前,當時的中石油還是一家拖著臃腫身軀、在市場化道路上亦步亦趨的老國企。 

  “可能現在已很少人知道,今天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的中石油當初赴海外IPO時差點鎩羽而歸。”一位曾參與過中石油上市籌備的高層回憶起這段往事,仍仿佛歷歷在目。他說,當時海外投資者對中國大型國企的盈利水平和管理能力普遍心存疑慮,尤其對中石油這樣承擔著一定社會責任的大公司更是百般刁難。加之“同胞兄弟”中海油的海外發行剛剛意外折戟,更令中石油此番香港之行平添“不成功便成仁”的悲愴之氣。 
 
  在重重壓力下,作為承銷商的高盛最後不得不降低中石油的發行價格,將發行總額從原定的50億美元削減至29億美元。而為了能直面海外投資者挑剔的眼光,中石油此前也已在企業內部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制重組———此舉被一些人戲稱為“要將一條恐龍改造成舞蹈家”。 

  變則通。自1999年起,中石油連續三年累計減員36萬多人,其中股份公司減員5.5萬人,存續企業減員近31萬人,僅此一舉減員增效就達38億元。與此同時,其將集團內部所有石油勘探開發、煉油化工及銷售、油氣管道運輸等優良資產以及相應的資產和人員,整體從原企事業單位中分離出來,於1999年11月創立了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在此基礎上,中石油又著力對存續公司實施持續重組,財務費用3年內降了近100億元。 

  一系列改制之後,煥然一新的中石油終於得以在香港聯交所敲響上市銅鑼,這艘超級航母的資本之旅自此蹣跚起航。“中石油上市所帶來的理念更新的價值要遠遠超出它的實際融資意義。從這一角度看,中石油上市並不是為了圈錢,而是為了引入國外先進的經營理念,提升公司的整體經營水平。”中石油集團石油經濟和信息研究中心市場室主任單衛國說。 

  去年2月,中石油宣佈已全部完成對旗下3家上市公司——吉林化工、錦州石化和遼河油田的回購,在解決同業競爭問題的同時,也給“海歸”A股打開了想像空間。 

  “無論從何種角度講,中石油都應該儘快回來。”中國能源網CEO韓曉平說,目前A股市盈率很高,乘這個時候“海歸”融資成本最小、收益最高,可謂躬逢盛世;而A股大盤也正需要中石油這樣的大藍籌回來穩定市場,並讓國內投資者分享高收益,此可謂人心所向。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