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會三次解釋基本法 化解香港危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22 10:35:49  


199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一次對《基本法》條文作出解釋。中新網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5月22日電/中新網今日援引香港大公報報道,全國人大香港基本法委員會負責人表示,基本法在香港實施十年來,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了三次釋法,成功化解了香港回歸以來的三次危機。

  九九年解釋居港權

  第一次釋法在一九九九年六月二十六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基本法第二十二條第四款和第二十四條第二款有關香港居港權的問題作了解釋。當時,香港終審法院對居港權案作出的判決引起兩地法律界人士譁然。此案的焦點之一是香港終審法院是否有權審查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立法行為,其次什麼樣的人才具有居港權。後來,終審法院在特區政府的要求下做出澄清,並以此化解了危機。

  在居港權問題的釋法上,該負責人指出,終審法院在解釋基本法中涉及中央與地方關係的條款中,沒有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做出解釋,在程式上是有瑕疵的。其次,終審法院在居港權問題的解釋上只從保證人權的角度出發,但明顯不符合立法原意,甚至有可能導致大量內地人士獲得居港權而蜂擁至香港,使香港承受巨大人口壓力。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釋法請求,全國人大常委會於是作出釋法。

  零四年釋政制發展

  第二次釋法是二○○四年四月六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基本法附件一第二條和第三條作了解釋。當時香港正在進行政制檢討。二○○四年三月兩會期間,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強烈要求人大釋法。在這個背景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提出釋法。

  人大常委會的解釋明確了中央對香港政制發展的主導權。即“兩個產生辦法”是否需要修改,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人大常委會要根據行政長官在向社會各界徵求意見後提交的報告,並根據香港的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作出決定。

  零五年釋特首任期

  第三次釋法在二○○五年四月二十七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就“二五之爭”做出解釋。當時,董建華在三月十二日提出辭職,被國務院接受,並當選全國政協副主席。按照基本法規定,行政長官缺位以後要在六個月內選舉產生新的行政長官,問題在於產生新的行政長官的任期是五年還是兩年?人大常委會最終作出兩年任期的解釋。

  人大常委會有關人員並與香港法律界進行了接觸。喬曉陽當時講,基本法條文有歧義很正常,內地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成文法,香港是普通法。面對基本法這樣一部成文的憲制性的法律,有不同認識很正常。即使在同一法律制度下,對一部法律也會有爭議。要用正常的心態來看待不同意見,不要政治化,不要簡單化,不要情緒化。

  所謂不要政治化,法律問題就是法律問題,要以法律的眼光,法律的方式來解決不同,不要在政治上看問題。不要簡單化,回歸以後,憲制發生了變化,要以新的思維學會換位思考,加強溝通,不要死抱著普通法的那一套,要互相諒解,多磨合。不要情緒化,要以理服人。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