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扁謝將在兩岸關係政策較勁 民生遭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14 08:11:42  



  謝長廷會討好深綠?

  遊錫堃也透過黨機器放出話來,要以 “正常‘國家’決議文”取代“臺灣前途決議文”,下周將著手起草,希望趕在6月底全代會通過;討好“深綠”的意味濃厚。這個“決議文”一旦獲得通過,民進黨將回到大動作邁向“台獨”的軌道,而一直堅守民進黨“臺灣前途決議文”底線的謝長廷在黨內的活動空間將進一步被壓縮,“憲法一中”口號怕是也很難再喊下去了,想要吸納中間選票只能另尋它途了。

  雖說與謝長廷殺紅了眼的蘇貞昌突然辭去“行政院長”的動作讓謝可以免去對其挾“行政資源”裹挾自己的擔憂,但整件事進行得如此緊湊、“自然”,又使人不由得要發出這樣的疑問:這是不是一個提前規劃好的人事佈局?佈局者除了陳水扁還能是誰?扁這是為了要蘇“一身輕鬆作副手”?還是為了從真正意義上實現“扁政一體”,以便於自己在卸任之前放開手腳幹幾件“在歷史留名”的事情?但是,不管怎麼說,也不管“行政院長”位置上坐的是蘇貞昌還是其他什麼人,謝要走好沖向2008年的路,向當權者彎腰的“禮數”都是不能省去的。

  面對這樣“戰雲密佈”的場面,再聽聽謝長廷出線後的一番他是一位從現實出發的理想主義者,他不會放棄臺灣成為“正常國家”的理想,有信心讓臺灣以自己的名義走向世界的“真情流露”,我們還能因為民進黨的黨內初選結束,因為謝長廷曾經在“行政院長”任上宣佈與大陸協商觀光、貨運包機及農產品出口3項議題,而寄望兩岸客貨包機週末化、常態化提早定局、進而對民進黨當局開放大陸遊客赴台觀光甚至兩岸“三通”樂觀期待嗎?只要民進黨一天不把對“台獨”的種種幻覺拋掉,陳水扁、蘇貞昌、謝長廷又有什麼差別和不同呢?

  選舉至上民生遭殃

  由此想到臺灣的經濟所面對的種種困擾。明知道臺灣經濟的出路在大陸,也清楚島內業界和廣大民眾的所思所想是如何將兩岸關係導入健康發展的軌道、借助大陸的廣闊市場和經濟高增長率帶動島內經濟發展、改善民生,但民進黨方面卻自陷於“意識形態領政”的泥潭,緊抱“選票至上”的理念不撒手,為了選票,不惜製造政爭、撕裂族群,使島內政局陷入持續動盪;同樣是為了選票,幾次三番的拒絕了大陸不斷伸過來的“橄欖枝”,將“政治捆綁經濟”演繹到了極致。

  本周,台“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在接受“藍委”質詢時再度明確表示,當局承認開放大陸居民赴台旅遊、兩岸客貨包機和兩岸直航對臺灣都有幫助,但成行的時機沒有具體時間表。

  有了這樣的環境,臺灣經濟出現“死亡下滑線”也就不足為奇了。本周,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公佈的2006年度經濟競爭力排名顯示,臺灣在過去一年間,排名又下滑。島內各界對此深感震撼與憂慮。但台當局經濟部門負責人卻告訴人們,臺灣競爭力沒有退步,而是大陸進步太快。問題的根源也不在當局的政策,而是“紅衫軍”和“力霸案”給島內經濟抹了黑。聽了這樣“自己摔倒了怪地球引力太大”的荒唐之言,民眾除了更多一些對貪污經濟的悲哀與絕望,還能說什麼呢?

  不斷傳出的經濟警訊不可避免的會使島內越來越多的人下定“指不上當局靠自己”的決心。不知道民進黨當局在聽到本周的一條臺灣高中生報考大陸大學的人數漸增的消息和一項多數高三生對就業保證沒信心,有一成五高三生表示會到大陸念書,提前卡位大陸市場的民調結果之後會做何感想呢?

  “立院”打架再出洋相

  還是不要對他們抱有太多希望的好,因為在這種時候是很難有什麼東西能夠讓他們將自己的目光從選票上移開的。

  本周,“立法院”裏又打起來了。火爆的場面引來了《華盛頓郵報》等知名媒體的關注,一段拳打腳踢、法案與水杯騰空齊飛的畫面,一則“臺灣‘立院’以暴力聞名”的說明,讓臺灣又隨著政客們的表演出了一次“國際洋相”。至於為什麼打架?有“綠委”告訴你,綠藍雙方為先審查“中選會組織法”還是“總預算案”起爭執只不過是一個藉口,關鍵是“打用力一點,打嚴重一點,民調才會高”,才會在下屆“立委”選舉中得到更多的關注。

  政壇亂得可以,媒體也鬧得離譜。還是在本周,親綠的三立電視臺為了營造“悲情氛圍”,居然把半個世紀前發生在上海的一個槍決畫面通過技術處理嫁接到“二•二八事件”的報導中,憑空製造出了一條“國民黨濫殺無辜、民眾血染基隆港”的駭人新聞。

  選戰還在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人們不敢去想像。照這樣打鬥下去,島內的經濟和民生會出現怎樣的狀況?人們同樣不敢去想像。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