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股市破4千,調控政策應著眼三大關鍵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10 12:16:36  


  中評社香港5月10日電/滬市輕鬆跨越4000點,中國經濟究竟在講述著一個怎麼樣的故事?決策層究竟應該如何對待這個故事?

  南方都市報今日發表社論說,股市上漲至此,就算不拿出靜態市盈率、4月開戶數超過去年全年開戶數等讓人目眩的數據,人人心裏都會或多或少滋生出恐高的驚慌。調控論適時出臺,無論是看漲者還是看跌者,無論是抑制論者還是順其自然論者,有一點是共通的,即不是不要政府的監管,而是政府怎麼調控,如何監管?

  社論說,股市跨越4000點可以視作中國股市進行結構性調整的大好時機,如果調整得當,作為中國市場化先頭部隊的中國資本市場可能超越高原適應期,向更高的世界屋脊山峰攀登,否則,市場又會成為中小股民的祭壇。

  首先要明確,結構性調整絕非動用行政手段,甚至用黨報社論的方式對股市進行簡單粗暴的干涉,而是用貨幣與財政手段進行市場傳導的方式,緩解市場的壓力,養成資本市場投資文化,順利完成中國金融與資本市場的升級換代。歷經股市沉浮,現在也許只有傻瓜才會相信,用行政方式打壓股市能夠帶來我們所希望的經濟穩定增長。

  社論認為,股市上漲很容易理解,在經濟上升、貨幣充斥的市場環境下,只有一個小小的噴發口,股市不漲才是怪事!股市一定會漲,而且所有的能量都只有通過一座火山噴湧,場景自然蔚為壯觀。股市資金構成包羅萬象,小業主的利潤、白領的收入、普通工薪族省吃儉用的辛苦錢、大企業理財公司一擲千金的豪資,總而言之,中國經濟上漲所獲之利通過股市極盡所能地展現出來。

  由此可知,要讓股市平穩發展,關鍵是要為股市降壓,多幾個資金噴發口,壓力均衡之下,股市自然會免去木秀于林的尷尬。須知,股市上漲不僅因為資金充沛,更在於理財與投資產品的極度匱乏。但目前的情況卻剛好相反,不僅股市一枝獨秀的情況未得到變革,股市上市制度還決定了股市成為大型權貴企業的遊樂場,因此出現上市公司奇貨可居的怪事。

  非常矛盾的一個現象是,與房產投資等似乎帶有道德原罪相比,股市投資則被刻意宣傳成民眾分享經濟發展成果的一個良好途徑,雖然兩者在市場邏輯上完全一致。中國要發展資本市場,應對所有的投資品種有個去道德化的公允評價,使得債券、基金、房產以及各種衍生投資品等百花齊放,才能改良投資土壤。

  另一個矛盾現象是,政府一方面認識到市場化的調控手段的重要性,而另一方面,怯於趁時而進,對於股市的發行退出機制進行根本性的變革。現行發行機制人為造成股市資源壟斷,垃圾股成為黃金,諸如借殼等現象成為市場常態,結果必定是劣幣驅逐良幣。

  社論指出,目前股市的火爆並非像一般人所認為的是考驗投資者的理性,而是考驗決策層的市場理解力與耐受力,將中國的股市建成資源高效配置的良幣驅逐劣幣的市場。很可惜,到目前為止,我們沒有看到有關決策層除了H股回歸A股等有限措施之外,對於放開市場邊界、讓股市成為一池活水方面有更多建設性意見。

  股市成為風險之源的主要原因還在於,中國股市由國有股一股獨大的上市公司主導,在人們對股改的市場化成果額手稱慶之時,忘記了一股獨大所造成的資源配置失效與管理團隊行政化的風險。我們不止一次聽到了有關部門要保持國有控股地位的堅決陳述,但令人擔憂,作為足以撼動中國股市基礎的大藍籌股上市公司,只有極小一部分股票可以流通的現狀,說明中國的股市仍然是畸形的,仍未改圈錢本性,因為股東與市場並購掠食者不可能淘汰不合格的管理團隊。相比于發行制度的改革,控股權的流通性變革更重大、更艱難。在股市的上升期,無疑是漸進改革的一個適宜環境。

  與一股獨大相對應的是管理層的監督與懲戒制度,相比而言,管理層在這方面的決心表述得最多,具體條款陸續出臺,比如交易所對於上市公司高管炒作公司股票、股價異常監管的規定。積跬步而至千里,對此應予支持,證監會的責任就是保護所有投資者的合法所得。但象徵性大於實用性的監管在股市火爆的當下已經不敷所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管理層的監管並沒有法律措施跟進,缺少法律後援、行政色彩濃厚的監管單兵突進的做法,從長期來看將讓中小投資者失去最後的救濟渠道。

  上述三點正是股改之後中國大牛市中的大隱患,也是調控政策的三大關節點。在中國股市火爆之時,對股市形成系統性思考,逐一進行市場化改革,才是著眼長遠的功德之舉。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