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澳報:排馬條款反成促成國親合併催化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23 14:58:18  


  中評社香港4月23日電/澳門《新華澳報》今天發表評論文章,指出一向積極鼓吹“國親合併”的台灣《聯合報》,前日以一文一畫對國、親聯手擋下“排馬條款”作出了如下的解讀:一文是新聞報導:《徹夜協商七點共識,勝選考量,國親二零零八正式合併》,一畫是政治漫畫家季青的漫畫:“新娘”親民黨在“花童” “無黨聯盟”陪同下,手持“排馬條款”的手槍,指迫“新郎”國民黨的背脊,走在朝向“國親聯盟”、“國親合”的紅地毯上,“新娘”回頭對站在一旁目瞪口呆、氣急敗壞的“綠委”說:“多謝你提供的武器,他又跨了一步”。

  文章表示,為何《聯合報》會“狂排眾議”、“標新立異”地將又稱為“馬七條”的“國親七點共識”視為將會推動“國親合併”的催化劑?看來,這除了是出於一向熱衷於推動“國親合併”的《聯合報》的主觀意願之外,也由於“國親七點共識”確實是含有“不分區立委”提名分由兩黨提名合適候選人,名額由兩黨協商,如獲共識,以“中國國民黨”名義向“中選會”登記,及國親兩黨同意在第六屆(按:即本屆)“立委”任期結束時,協商正式合併的指向“國親合併”的內容。

  “國親合併”,確是到了條件趨向成熟的時候了。過去之所以“條件未成熟”,是受到諸多主客觀因素的掣肘。比如,當時的國民黨主席馬英九,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懷有“瑜亮情結”,宋楚瑜尤為不服氣“小弟弟”馬英九,並對馬英九的一些“大義(意圖一統泛藍陣營)滅親(民黨)”做法頗為不滿。既然兩位黨主席“不對盤”,要說“合併”,又談何容易?!又如,與新黨當年“出走”是不滿李登輝不同,親民黨之自立門戶,除了有相當一部份黨員是不滿李登輝的之外,也有部份主要骨幹是對國民黨有意見,如副主席張昭雄就是如此。故要談“國親合併”,首先就得說服這些人。再如,宋楚瑜對自己的“政治能量”仍抱有幻想,並盤算著能繼續在台灣政壇尤其是“立法院”中發揮“關鍵少數”的作用。

  文章指出,但經過這幾個月的情勢變化,上述障礙因素已大部消除。比如,馬英九已辭去國民黨主席之職,而國民黨新任主席吳伯雄,倒是宋楚瑜對其有所虧欠──一九九四年台灣省長選舉,曾經發誓“只要還剩下一座阿里山,也要選到底”的吳伯雄,最後是主動退出國民黨初選,讓宋楚瑜得以高票當選,儼然台灣地區的“葉利欽”。另外,國民黨現任秘書長吳敦義與與宋楚瑜私交甚篤,而親民黨大老鍾榮吉在仕途上也曾受過吳伯雄的關照。因此,國親兩黨高層的融洽度,已經大增,少了一些感情上的疙疙瘩瘩。就以今次由吳敦義出馬與親民黨“鴿派”張顯耀、李復甸通宵協商為例,吳敦義既是得到了吳伯雄的充分授權,也是其本人本來就懷有“與親(民黨)為善”的意願。為此有人說,如果是馬英九仍任國民黨主席,可能為了“面子”問題,仍是扭扭擰擰,貽誤時機。

  又如,在張昭雄淡出親民黨事務之後,現在仍留在親民黨內的骨幹人士,大多本來就是前國民黨員。他們多是宋楚瑜任台灣省長時,省政府或省議會中的“宋家班”,因“凍省”而不滿李登輝,從而跟隨宋楚瑜出走。因此,在“張昭雄因素”消淡,李登輝也早已被開除出國民黨後,親民黨人當年出走國民黨的因素,已經基本消除。

  再如,經宋楚瑜在台北市長選舉的“政治生涯最後一仗”慘敗後,他本人也已明白,今後他再難以透過選舉來“重振軍威”。如要繼續在政壇上有所作為,就只有支持和配合國民黨收復政權,而由國民黨根據其行政能力,給予安排適當位置一途。

  文章稱,其實,親民黨非要與國民黨合併不可,雖然確是出於在實施只有利於大黨、不利於小黨的“單一選區兩票制”之下,親民黨極有可能會“泡沫化”,必須與國民黨合併,才能使其重要骨幹得以延續政治生命這個主要原因,但還因為“放水排馬條款”此類的“勒索”國民黨所為,並不能持續為之。否則,親民黨必將成為泛藍民眾的“歷史罪人”,不但得不到國民黨的“禮讓”,而且也將大量地流失泛藍選民的選票,從此在政壇上消失。在“政治勒索武器”的功效必將失效之下,倒不如見“好”就收,並順著“七點共識”的“台階”,正式實施“國親合併”。

  正因為有此前景,昨日“國親合併”的氣氛陡然升高。吳伯雄公開表示希望在黨主席任內完成國親合併,宋楚瑜則表示“國民黨倘有誠意,不排除接受合併”。至於在“國親合併”之前的“國親合作”具體措施,吳敦義指出國親選區協調若要比民調時,民調將不提示候選人黨籍,以免政黨喜好影響選民對候選人的支持;國民黨高層也透露了可循“國新合作”模式,開放一部份“不分區立委”名額讓親民黨人參選。這樣的氛圍及合作方式,確是創造了“國親合併”的良好及必要條件。拋出“排馬條款”的民進黨團,事前是預想不到自己會弄巧反拙,“排馬”不成反倒是將會促成“國親合併”,因而增強“敵營”的團結,為自己製造“強敵”的。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