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台灣應有與國際資金接軌的自信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23 09:44:40  


  中評社香港4月23日電/國際私募基金集團凱雷收購日月光一案破局,檯面上的理由是價格談不攏;但一般認為亦不能排除政治因素仍在作祟,甚至直指政府壓力乃此案失敗原因之一。日月光留在島內市場,台灣得以保住半導體封測產業第一大廠的“主權”,政府想必為“根留台灣”而鬆了一口氣。 

  台灣聯合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然而,禍福相倚,日月光出走未成,對台灣其實亦只是暫時保住了政府的面子而已。在全球化的洪流中,台灣如果不想變成孤島,便不應刻意阻撓本土企業與國際資金接軌。因為,與國際接軌,不但是協助企業走向全球布局的途徑,也是擴張台灣安全防護的重要策略。

  凱雷欲併購日月光的消息在去年底傳出,造成相當震撼。在島內投資持續委靡、上市公司規模縮減的大環境中,日月光如果“出嫁”給國際集團,可能隱含著改頭換面到外國掛牌上市的企圖,對台灣本身的產業和資金市場難免構成衝擊。所以,政府高層對此案採取軟硬兼施的各種“關切”手段,一方面由陳水扁和蘇貞昌向日月光進行溫情喊話,並快速通過簡易上市程序,以方便被收購後的“新日月光”得以重新在台上市;另方面,金管會卻也針對私募基金擬建立准駁指標,欲將政府管制動作再推前一步。

  當時我們即指出,資金無國界,全球化時代的企業體本來就難以維持“純種”血統;而島內企業急於出走,如果是因政府過度管制所造成,則應正本清源,檢討問題關鍵所在,不宜以鎖台政策將企業推到懸崖邊上。最近以來,從英商渣打銀行併購新竹商銀,到美商花旗銀行收購華僑銀行,都被視為外資促使島內資本市場國際化的成功個案;由此觀之,國際私募基金“看上”日月光等本土企業,官方實無須猜疑以對。 

  社論指出,台灣現今的情勢,利率低,股價也偏低,這種“雙低”情勢為舉世少見。由於長期的累積,台灣民間不是沒有錢,然而投資人缺乏投資信心,很多企業的價值也因此被低估;這對投資大眾、個別的企業體以及台灣整體競爭力都是不公平的。外資及外國私募基金在此情況下對收購台灣體質良好的企業產生興趣,正是因為了解到這些企業價值在台灣市場上“受委屈”,跨出國際後即不必受到政府約制,更增發展潛力。部分政府官員埋怨外資來台“撿便宜”,其實,真正該檢討的是,政府畫地自限政策拖累企業所造成的損失。 

  私募基金素有“禿鷹”形象,因其多以操縱資本而投機獲利為主要手段。但隨著近年來企業發展國際化及資金需求的趨勢,全球私募基金總發行規模已超過六千億美金,其資本來源多為退休基金、保險公司等長期持有性質,國際前十大收購案多為私募基金所為。這樣的運作模式,已融入為當今國際金融經濟體系的一部分,重點是透過企業成長增加的價值來賺錢,而其影響所及,對很多本土型的企業和投資人都具有加值作用。台灣彰化銀行的特別股私募案吸引新加坡的淡馬錫前來競標,凱雷集團進軍台灣有線電視頻道市場,也有收購東森股權的成功前例,都可見時勢所趨。 

  所以,就像專家所建議的,政府應以出口更多的“日月光”來為島內企業打通資金管道。如果台灣有更多的“日月光”受到私募基金青睞,不但個別企業獲利,也可活絡台灣的資本市場。有朝一日,台灣的資本實力若善為運用,又何嘗不可發展出創置“台灣凱雷”的雄心,以台灣為基地向外尋求良好投資標的,讓台灣資金與國際企業之間,以及國際資金與台灣企業之間,建立互通的網絡,並形成共創企業價值成長的“命運共同體”。台灣愈勇於與國際接軌,也就愈具備實力,庶可免於大陸單一市場的牽制;這才是最能保護台灣利益的“國家”安全防護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