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施茂林是傾向權力,還是傾聽良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31 14:32:15  


  中評社香港3月31日電/聯合晚報今天社論說,真的要請問施茂林,你要當堂堂正正,以“法務部長”為己任的政務官,還是,要被歷史評價為政黨操弄的工具,在檢調基層眼中被視為沒有肩膀的逢迎大員呢?

  社論指出,每一位政務官,都有特定政黨認同,這是他們之所以能當上政務官的前提,這屬政治現實,無需帶有原罪。外界亦不必以政黨顏色去質疑政務官,否則不免失之於迂腐。但在這前提之下,政務官如何展現專業判斷能力,如何在關鍵而重大決策上,突顯自己坐上政務官大位的視野與良知,我們必須說,這往往決定了政務官的真正評價與歷史定位。

  看看施茂林吧,檢察官任內,他的專業評價不錯,普遍認為他屬於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典型。他基層出身,一路往上爬,終於當上了“法務部長”,使這位子接連好幾任都是政治人物擔任的情勢,被扭轉了過來,“檢調自己人”成為“法務部長”,絕對是檢察界的美談,施茂林若以此為人生志業的高峰,他一定有機會成為臺灣檢察官的傳奇。

  然而,包括檢調系統在內,越來越多人發現,施茂林越來越像嫻熟政治身段的政客,而非昔日耿介形象的“硬漢檢察官”!面對來自權力高層的關注,面對來自綠營基於政治考量的攻訐,堂堂“部長”不僅不能身居第一線,為檢察官擋子彈,為檢察正義扮演守護者角色。更糟的是,還甚至淪為政治黑手的急先鋒,主動配合、扮演了打壓檢調士氣的“那根棒槌”!

  社論指出,施茂林不避諱,當檢察官起訴“國務機要費”案,他竟讓“法務部”一度成為聲請釋憲的倡議者,讓檢察官搞不清楚他究竟是“檢方後盾”,抑或“被告的好幫手”!他不避諱,讓“法務部”提供檢察官張熙懷個人資訊,使張熙懷被綠委輪番污衊攻擊,幾近崩潰!這回,他仍不避諱,當外界已質疑政治黑手“搞秋後算帳”,當基層檢察官經由票選檢審委員全部缺席表達心聲之後,他依然獨斷的大幅調動檢調人事,且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這連串表現,顯示了施茂林再也不是那位檢察基層出身的耿介之士。他已深諳為官之道,就是俯仰上意,而非體察民意。施茂林靠權力越近,他距離檢察官們的期盼,就越來越遠了。  


    相關專題: 兩岸時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