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報:大馬放寬外匯管制 是機會也是挑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22 10:50:41  


  中評社香港3月22日電/馬來西亞《星洲日報》今天發表社論,指出馬來西亞國家銀行宣佈下個月起再放寬外匯管制,國內各投資銀行可進行外幣業務,同時放寬和擴大執照銀行的外幣交易範圍。其他新措施包括取消執照銀行的淨未交割外幣限制,由目前佔銀行資本的20%至全面放寬;放寬非居民在馬幣資產的投資;放寬國人投資外幣和海外投資以及國人可持有外幣戶口等。

  社論指出,大馬政府自1998年實施外匯管制以來,隨著客觀環境的變化,已開始逐步鬆綁。其實不僅大馬放寬管制,其他國家也在遭逢金融與經濟的重擊後,嘗試尋找出一條適合自己遵循的金融自由化之路;儘管作法各有不同,但大方向是一致的。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克魯曼在1994年曾預言亞洲經濟奇蹟將不再,因而聲名大譟。金融風暴期間,克魯曼發表專文指出,國際貨幣基金及以美國為首的工業國家,所擬的紓困計劃並不能挽救東亞金融危機,未來的情況會越來越壞,甚至釀成全球性金融危機。他主張極端情勢要有極端的措施,亞洲國家有必要立即放棄貨幣基金所提緊縮財政與貨幣相關方案,而採外匯管制等較激進的自救措施。政府可採擴張性財政政策及貨幣政策,引導利率下降,當地經濟終將復甦,信心也將恢復,他日這些討厭的外匯管制也可以取消。

  社論表示,儘管上述觀點引起爭議,但至少靠著政府強力介入,降低國內外市場連動關係,避免國內股匯市及政府政策被各國投機客牽著鼻子走,因此當時政府堅決宣佈外匯管制是正確的。如今時移勢易,政府逐步放寬管制,特別是允許本地投資銀行進行外幣業務,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本地銀行的競爭力,與區域甚至全球各地投資銀行一較長短,而取消執照銀行的淨未交割外幣限制,則旨在完善銀行資本結構監管條例;至於撤消國人持有外幣戶頭限制,則是在強化國內銀行對外幣交易的能力,鞏固大馬成為回教金融中心的地位。

  政府在逐步放寬管制之餘,對經濟情勢的應對仍須持謹慎態度,避免金融市場的快速開放給予大型跨國金融投機者的炒作機會。有一些人認為國際熱錢只是助因,真正造成金融風暴的主因是一個國家金融政策、制度及操作的錯誤。不過這幾年經濟的快速發展,証明事實正好相反,正因為實施金融自由化之後,門戶洞開,國際短期資金大量湧入,造成金融政策的失效與泡沫經濟的興起,從而影響金融的正常操作。

  國行再放寬外匯管制,也是在穩定金融市場信心,進一步吸引外資。例如政府對外國機構來馬發行債券籌資、海外基金在國內募集與銷售,仍須持謹慎態度,避免成為投機客炒作匯率的資金來源,必要時對銀行、企業及個人的外匯交易作較嚴格限制。而國人開設和持有聯合外幣戶口,由目前限制在教育與海外工作,逐步放寬至可作任何用途,若能設一有效監督機制,可減少資金外流,對穩定股匯市將有助益。

  社論指出,大馬要走一條屬於自己的金融自由化政策的道路,不必緊跟著歐美國家的腳步,放寬管制正是大馬的機會與挑戰。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