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高增長不足喜 中央政府憂患意識更可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18 11:05:39  


  中評社香港3月18日電/《明報》今天發表社評,反問及中國經濟連續多年的高速增長,應當如何評價?總理溫家寶前日在兩會記者會上給出的答案是“四不”──中國經濟存在著巨大問題,不穩定、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結構性的問題。話音剛落,人民銀行便宣布加息0.27厘,反映中央政府決心延續宏觀調控,避免經濟過熱,這份憂患意識相當難得。

  社論表示,自溫家寶2003年開始擔任總理以來,這一屆政府就一直在實施宏觀調控,所針對的正是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四不現象”。胡溫為首的中共領導層,提出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思路,亦是希望以更徹底的方式,找到中國經濟發展的合理模式,逐步消除“四不現象”。

  然而,4年來,中國經濟保持10%以上的增長速度,外界對此褒貶不一。溫家寶則強調,“無論是過去還是將來,都不是評功擺好的時候。我的腦子裏是充滿了憂患。”

  作為一個人口眾多、經濟發展根基差劣的大國領導人,能夠對多年的經濟高速增長依然保持憂患意識,並對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具有清醒的認識,顯示了溫家寶的過人之處,難能可貴。

  社論表示,他的答案,亦讓外界看到,至少在中央領導層,好大喜功、片面追求經濟高速增長、不顧發展質量的大躍進心態已被扭轉;務實求真的治國理念成為主流。但是,如何讓地方官員打破GDP迷思,仍有待中共領導層找出有效的擺平之道。
溫家寶針對“四不現象”,提出了診治的具體舉措,包括擴大內需、消除體制和機制上的障礙,以及推進知識和技術的創新等。他特別強調,“最重要的是,我們還能爭得一個較長時間的和平環境,集中力量發展經濟。”

  昨日人民銀行宣布提高存款和貸款利率0.27厘,彷彿為溫家寶的憂患意識立下注腳,反映中央政府雖未能阻遏地方諸候盲目冒進追求產值的歪風,卻有決心透過宏觀金融措施(包括收緊銀行信貸),增加借貸投資的成本,扭轉早一階段廉宜信貸資本氾濫造成的資產泡沫化趨勢,紓緩樓市過熱造成置業困難引發的民怨。

  社論最後指出,對香港市民來說,人民幣利率進入上升軌道,加上人民幣對美元  幣值每年上升3%或以上的市場預期,令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顯著增加,如果中央政府能答應香港特區在“十一五”經濟峰會上提出的策略建議,允許香港經營人民幣債券和期貨等業務,相信會很受民眾歡迎,對中央以宏觀金融措施調控經濟發展也會起到配合和支援的效用,是一舉兩得互惠互利的事情。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