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八名全國人大代表履職集體採訪(全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11 12:05:06  




  人民法院報記者:請問吳海鷹代表,您在履行代表職責時,有哪些議案和建議令你感到非常自豪?為什麼? 

  吳海鷹:作為一名代表,隨著每年參加人大會議,我的思考越來越深,體會非常多,感觸非常深。我來自寧夏回族自治區社科院,我們常說知識分子代表社會的良知。我是一名社會科學工作者,更是要以關注民生、為社會的進步深入思考、建言的責任。我本人又是從事經濟學研究的,現在更多的人可能關注富人,國際社會包括中國老百姓都在呼籲,更要關注窮人。能夠有幸成為本屆人大代表,我覺得給我提供了這樣的機會。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口比較少,只有608萬人口,代表名額只有19位,能成為人大代表不容易,也給我們履行職責提供了非常好的機會。因此,從當代表的第一天,我就想怎麼樣把自己對西部地區發展中一些重大問題的看法,對西部特別是落後地區、民族地區群眾最關切的一些問題,通過參加“兩會”,通過建議議案的形式反映上去。

  吳海鷹:我們媒體記者比較多關注或者提到代表提出建議的數量,我個人考慮比較多的就是怎麼樣保證建議的質量,就是提一件是一件。議案建議確實是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關係到他們最切實的利益。我作為一個經濟學工作者,也是關心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當中最突出的一些問題,抓住這些問題,就能帶動當地的發展。 

  吳海鷹:我個人提的建議數量不是很多,但是我們希望能夠保證建議的質量。怎麼保證質量?選擇非常重要,確實要進行非常深入的調查研究。我先後提出建議,希望政府延長西部地區退耕還林補貼政策的期限、在西部農村實施真正的義務教育。義務教育就是讓所有的人,即使沒有能力負擔學費的人也能享受到。在2003年,我領先提出了在西部農村地區實行真正意義上的義務教育,就是免費義務教育的建議。 

  吳海鷹:大家都說寧夏這樣的西部地區落後,落後的根源在哪里?是這個地方人的智力有缺陷?還是社會主義的陽光在這個地方照耀的少?很大程度上恐怕還是因為這個地方的自然環境、長期的經濟發展水平有很大關係。對於寧夏這個地方來說,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水資源短缺,乾旱缺水。比如寧夏中部乾旱帶有十個縣,年降雨量不足150毫米。本屆人大期間,寧夏2003年、2004年、2005年連續三年乾旱,我做扶貧研究很多年,也主持一些國家扶貧項目。我們在調查中發現,不光是在連續三年自然災害面前,有些地方農業絕收,更重要的是當地最基本的飲用水都不能保證。 

  吳海鷹:很多同志都不能想像,我考察調研的一個村子,6月份去的,他們吃的水是上一年9月份天上降雨保存在窖裏面的水,而且這個水也快沒有了,他們要到很遠的地方拉一車水,一方水的價格大約是60多元,在農民人均純收入不足一千元的村子,吃一方水就要花那麼多的錢。我和寧夏代表團的代表都有一個感受,寧夏代表首先要解決水的問題,有安全的飲用水,更重要的是工業發展要靠水。現在黃河水由黃河水管會統一分配,我們的可用水資源很有限。經過充分調研以後,我們以代表團的名義提出“把寧夏作為省級節水型試點建設的建議”,這個建議提出以後,和我們國家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戰略完全吻合,得到盛華仁同志的高度肯定。這個建議提出來以後,成為當年人大重點督辦議案。 

  吳海鷹:因為我們注重議案質量,所以2005年、2006年全國人大對一些重點議案進行重點辦理,我們寧夏辦了3件,占到13.6%,突出體現了寧夏代表議案的質量。重點議案提出以來,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和發改委、水利部等部門的大力支持,所以現在很多問題都在有效、有力度的解決。作為代表,我們感到自己職責重大,人民群眾看到人大代表不止是一個名譽,而且要能為老百姓辦事。我們不僅要履行自己的職責,也要讓老百姓看到,我們人大在發揮代表作用方面正在發生變化,人大對政府更好地科學行政、依法行政正在產生積極的影響。

  河南電視臺記者:請問唐祖宣代表,您多次呼籲加強中醫立法建議。目前,中醫治療在農村基層開展有哪些優勢?據您所知,中醫在進入農村合作醫療裏進入到多大程度? 

  唐祖宣:中醫在SARS防治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有些病治好了,你得說出道理來,但是有些道理說不清楚。所以有些人提出一些不同看法,這個不足為奇。現在社會上的騙子多,都是打著中醫的旗號,那不是真正的中醫。所以為中醫立法,我一直在提。另外,成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以後,原來中醫歸質檢部門管,後來經過改革,由衛生部代管了,我們知道衛生部主要管西醫,西醫對中醫存在著偏見,所以我在歷次建議當中都提出中醫藥獨立,各級都要成立中醫機構。我想中醫在社會上,在養老、益壽延年方面做了很大貢獻,也必將為人類治病作出更大的貢獻。 

  湖南經濟電視臺記者:請問楊紹軍代表,在今年春節接了一些孩子到“安心家庭”過年,過完之後,有些孤兒不願意回去。您覺得這些孤兒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同時您以個人的名義辦慈善事業,常常看到您為了孩子的學費四處奔波,您是否覺得孤單? 

  楊紹軍:春節的愛心活動,我們孤兒院去了一些孩子,回來的時候,他們都沒有不願意,但是有些家庭想收養他們,他們也都願意留在孤兒院。辦孤兒院,無論是政府,還是孤兒院的工作人員,都要從內心對弱勢群體有愛,讓他們真正體會到家庭的溫暖,讓他們跟有父母的孩子一樣。比如我們孤兒院有一個孩子,每天晚上尿床,我看到這個情況以後,通過教育他,把他的身體補起來,通過我們的教育和關心,這個孩子體會到了家庭的溫暖,原來讀初中的時候,成績很差,後來慢慢轉好,高中的時候考上重點中學,後來又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科技大學,也得到了獎學金,現在在澳門科技大學讀書。 

  楊紹軍:我確實為孤兒院奔波了一些,我自己有兩個小企業,要養孤兒,還要付28個工人的工資,一年要100萬。我覺得,這是應該做的事情,作為代表,我應該扎扎實實的為人民群眾做好事。我奔波的時候,確實受了一些苦,又要保證孩子的生活,一個孤兒進去以後,我要養他們十多年,為孤兒建設公寓,投入1500多萬,這十幾年來辛辛苦苦賺的錢都投入到了慈善事業。但是只要人民群眾反映到我那兒的事情,我自己能做的就自己做,我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向政府反映。我抽出再多的時間也要履行代表職責,接待群眾的來信來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專題: 十屆五次會議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