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譚中:胡錦濤訪美 尋求了解開創合作新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06-04-12 17:56:05



  我們知道,「布什主義」提出的「政權改變」(regime change)──用武力推翻阿富汗塔里班政權和伊拉克薩達姆政權就是典型例子──只不過是把一個很久以來不可告人的秘密公開而已.有一本二○○四年樸爾金斯John Perkins寫的《一個經濟殺手的自白》(Confessions of An Economic Hit Man)透露出美國最秘密的情報機關「國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也就是「九一一」以後布什密令竊聽美國公民對外聯絡情況的、由國防部控制的、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竊聽技術與裝備的、一直鮮為人知的機構,運用各種卑鄙手段收買或殺害外國要人的內幕。再有,美國對外搞所謂「無硝煙的戰爭」的「和平演變」也是公開的秘密。不久前退出中央情報局而亮出真姓名的《帝國的傲慢:為甚麼西方打恐戰爭失敗》(Imperial Hubris: Why the West is Losing the War on Terror)作者(該書以「無名氏」名字出版)壽爾Michael Scheuer到芝加哥大學講演,透露美國情報人員曾經成功地用金錢與女色打入前蘇聯政權的心臟(而卻無法打進個人品德崇高、紀律嚴明的「基地」恐怖組織核心)。美國何嘗沒有對中國作過同樣嘗試呢!

  斯大林說過:「堡壘是從內部攻破的」。中國如果經不起美國秘密手段顛覆就莫想變成強國了。這可以說是中美關係的底線。是中國能夠守住這道防線使美國無隙可乘,美國才被迫真心誠意地把中國當作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秩序的「stakeholder」而把「轉型外交」擱置一邊。以上舉的佐立克和賴斯的兩場講演可以說是把美國對華政策的陰謀和陰謀的輪廓勾劃了出來。佐立克說出的是表面上對中美關係的包裝,賴斯說出的是要想中美關係最後發展到中國出現一個使美國統治者能夠稱心的政權,兩者並沒有矛盾之處。
  
  中美關係發展到了一個關鍵時刻

  最後來談經濟貿易上如何把中美兩個「discourse」軟著陸地合龍的問題。其實,這已經是「行百里者半九十」了。二月十四、十五兩日,由人民日報社和美國中國總商會在北京共同主辦「中美經貿論壇」以「擴大交流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為主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在致辭中指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中美關係不僅對兩國和兩國人民,而且對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中美經貿關係正呈現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中美雙方互為第二大和第三大貿易伙伴,互利雙贏符合兩國的共同利益。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蒙代爾Robert Mundell在發言中強調,中美經貿合作是當今國際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發展對世界各國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中美經濟之間互補生很強,美國的許多部門都是中國發展的受益者。

  中美兩國貿易額從一九七八年不足十億美元的薄弱底子上開始,在短短二十多年間增長了將近一百倍,兩國經濟相互依存度日益提高,使得作為軍人的佩斯上將也說出「隨著我們不斷在中美兩國間架起經濟橋樑,中美各自的繁榮越來越依賴於對方」的話。《紐約時報》著名專欄作者福里德曼Thomas Friedman更把兩國形容為「Siamese twins」(連體孿生)。我認為這個比喻深刻地說明了兩點:(一)彼此如果互相傷害,就等於傷害自己;(二)「聯體孿生」活不長,應該動手術把兩者分割開來,才能各自茁壯成長。比方說,中國把對美國的出超所賺的外匯又變成債券存入美國國庫,美國金融市場的「Oiquidty」(流暢性)強,「寅吃卯糧」的弊病就越來越嚴重,美國人一年消費超過他們生產財富八千億美元。這樣下去會有一天全面崩潰的,那時中國也會跟著受損。兩國應該趁問題還沒有發展到不可收拾的此時此刻,開始對話、攜手找出雙全、雙贏的解救辦法來。

  正是在這一時刻,美國國務院和國防部同時提出「中國變成國際體制的負責的stakeholder」這一概念有著劃時代的重要性。前面已經說過,美國人對「stakeholder」的概念,既是「風險」,又是「事業」。美國領導人把中國看成「stakeholder」就是希望兩國共同來擔當風險,共同發展彼此的利益。反過來看,中國朝野對自己發展的「discourse」中絕對沒有把美國看成和自己志同道合的「stakeholder」的。造成這種心態的原因有二。第一,打從鴉片戰爭開始中國仁人志士就高喊「自強不息」,這種精神是偉大的,可以也有自我封閉的缺點。第二,從孫中山開始中國就對包括美國在內的「列強」存有戒心,他說的「聯合以平等待我之民族」是不包括美國。有趣的是:今天那些認為佐立克「stakeholder」是個圈套的中國專家就舉出佐立克講話並不「以平等待我」。這正是人們繼承孫中山精神遺產的一種表現。

  佐立克是不是真那麼以美國的優越感對中國指手畫腳呢?請看他說的這段話:「中國已經從一個開放的、按照規則運行的國際經濟體制中得到很大好處,美國的市場對中國發展戰略來說也是特別重要。」「但是,沒有任何國家──像歐盟或日本──會〔像美國這樣〕接受一千六百二十億美元〔對華〕貿易逆差的」。「中國──還有其他對美國出口的國家──不應該認為美國市場會就此不變的。要求採取保護政策的壓力正在增長。」這些話雖是溫和地對中國進行指責,但也言之成理,並沒有看不起中國的素。自從鄧小平「第二次革命」把中國投入世界市場經濟以來,中國早已不是「自力更生」而是像佐立克說的那樣「國際經濟體制中得到很大好處」。前面我談到中國自我封閉式的「自強不息」精神,現在已經落後於時代發展了。中國傳統的「忠恕之道」是設身處地、推己扱人。如果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精神來看當今中美經濟貿易交往中存在的問題,人們一定可以了解佐立克上面這番語重心長的話的。

  我認為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中美關係已經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時刻,不能老是用冷戰的眼光、用疑惑的眼光、用老一套的美國看不起中國、一心想剝削中國的眼光來解讀像「stakeholder」這樣的嶄新的信號。毛主席常常說:「來而不往非禮也」(當然多半從消極方面這樣說)。胡錦濤現在是回訪,又是在需要積極回應美國誠意、善意姿態的關鍵時刻到美國加深中美兩大「discourse」的相互了解與靠攏。胡錦濤思路靈活、提倡「與時俱進」,一定會完成歷史使命的。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06年4月號,總第100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胡錦濤主席出訪美亞非五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