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賣5斤芹菜遭罰6.6萬,國務院督查“過罰不當”:專家建議統一執法尺度
http://www.CRNTT.com   2022-08-31 18:15:50


 
  調查中,國務院督查組查閱榆林市市場監管局行政處罰台賬也發現,2021年以來,該局對小微市場主體罰款超過5萬元的食品安全案件有21起,案值幾十元至幾百元不等,罰款數額與違法所得的比例達到100倍至200倍,個別案件超過3000倍。

  同時,當地市場監管部門存在“類案不同罰”問題。比如,榆林市高新區某超市曾出售4板過期酸奶,案值約60元,在給消費者退貨後被舉報,後被屬地市場監管局罰款2萬元。而今年上半年,榆陽區市場監管局也曾查獲轄區某超市涉嫌售賣過期螺螄粉,但僅對過期螺螄粉做沒收處理,未做其他處罰。

  值得一提的是,榆林“芹菜案”被公衆質疑“小過重罰”的同時,基層市場監管人員也面臨著執法兩難。

  公開的報道顯示,市場監管系統內也已有因類案“減輕從輕處罰”而被公益訴訟追責的案例。2017年5月8日,宿鬆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某公司經營的食品進行抽樣檢查,檢驗報告顯示該公司經營的“生龍佬米酒”甜蜜素項目不符合標准要求,被判為不合格產品。2017年7月20日,該局認定,截至2017年6月8日,某公司已銷售該批次“生龍佬米酒”18盒,除抽樣6盒,貨值金額為57元,獲違法所得9元,符合減輕處罰情形,故對某公司作出減輕行政處罰的決定:1.沒收違法所得9元;2.罰款人民幣1萬元。

  宿鬆縣檢察院認為,根據《食品安全法》規定此類案件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應當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市場監管局對某公司減輕處罰證據不足,放縱了違法行為,損害了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遂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訴訟。最終法院判決撤銷市監局行政處罰決定,判決市場監管局在判決生效之日起二個月內重新作出行政行為。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王貴鬆撰文表示,一旦適用過罰相當原則,作出低於法定處罰幅度的處罰,現實中就很可能認為,這樣的處理會讓財政收入應收未收,導致國有財產流失,進而對具體的執法人員實施問責。故而,為保險起見,執法者還不如去執行法律的明確規定,執法人員可謂處於罰與不罰都尷尬的境地。

  河北農業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食品安全治理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孫娟娟撰文指出,此次案例及其焦點爭議表明,食品安全執法裁量的“寬嚴相濟”面臨著法制適用和法治監督的多重挑戰。對於執法人員,如何罰得兼具法度、力度、溫度來避免過重或過輕,需要部門內統一的行政裁量權基准來避免類案不同判的現象,并給外部監督一個統一的判定尺度。(來源:南方都市報 記者:劉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