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抽幹湖水圍捕“怪魚”,一次“放生”何以讓人大費周章?
http://www.CRNTT.com   2022-08-30 21:04:40


  8月23日起,多家媒體跟蹤直播,超3000萬人在綫圍觀抓捕“怪魚”。隨著湖水被抽幹,“雲監工”們的熱情也在減退。有人提出“可能湖中根本就沒有‘怪魚’”,有人質疑“為了一條魚,如此大費周章值得嗎”?

  從7月15日首次組織捕撈作業開始,汝州市城市中央公園管理方就為抓捕“怪魚”傷透了腦筋,長達一個多月的圍捕過程,說“大費周折”毫不為過。問題是,“值得嗎”?就目前的結果來看,抓捕過程不僅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占用了不少公共資源,似乎是不值得的。不過,從另一種角度來看,也正是因為消耗了這麼多公共資源,全民圍觀之中的抓捕也是“值得”的——這是以一種觸目驚心的方式告訴大家,不負責任的“放生”對環境和資源的破壞有多麼嚴重。

  鰐雀鱔原產於北美洲,這種性情凶猛的史前魚類堪稱“水中殺手”,它不僅會對本土魚類造成滅頂之災,而且會攻擊接觸水面的人類。不久前,江蘇靖江市一小區景觀池內的鰐雀鱔,就咬傷了池邊戲水男孩的手指。不僅於此,廣東、廣西、福建、河南、四川、江蘇等多地,近年均有鰐雀鱔的野外分布記錄。而這些鰐雀鱔的源頭,大多是盲目“放生”。因為鰐雀鱔外形怪異、性情凶猛,有些人將其作為觀賞魚飼養,又因其食量驚人、生長迅速,有人始亂終棄置於自然水域,并因此釀成生態災難。

  目前看來,無論是公園管理方還是在綫“雲監工”,對於圍捕“怪魚”顯然都有些樂觀。所有人都沒有想到,圍捕過程會如此漫長而艱難。但無論從維護自然生態,還是從保障游人安全的角度出發,都有必要將“怪魚”驗明正身并徹底鏟除。漫長而艱難的圍捕過程,其實是一種另類的提醒:只有徹底斬斷外來物種的入侵鏈條,才能杜絕養癰成患。

  目前,圍繞著“怪魚”的抓捕仍在進行,相關反思也不應就此止步。實際上,相比起自然水域來說,某些寵物店和水族館裡的“怪魚”顯然更多,而這也往往是流向自然水域、釀成生態災難的源頭之一。僅以鰐雀鱔為例,以此為賣點的網店不在少數,有些網店月銷售量超千條,它們最終的流向令人堪憂。

  在獵奇之路上瘋狂試探的寵物店和水族館裡,到底還有多少身世不明的外來物種?這也是擺在相關部門面前的一道現實課題。(來源:成都商報-紅星新聞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趙志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