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抽幹湖水捉“怪魚” 再敲物種入侵警鐘
http://www.CRNTT.com   2022-08-30 21:04:03


  近日,河南省汝州市城市中央公園的雲禪湖出現一條“怪魚”。經相關專家對視頻圖片鑒別,這條“怪魚”疑似原產於北美的鰐雀鱔。據報道,為將其圍捕,雲禪湖近30萬立方的湖水,經過一個月的抽水基本被抽幹,但尚未捕捉到鰐雀鱔,有分析稱,這屬於“人為放生”。

  一條魚,為何讓當地大動幹戈,抽掉30萬立方的湖水來捕捉?原來,這條鰐雀鱔是來自南美的高危外來水生生物,公開資料顯示,它能長到三米多,體重可達200多斤,長有像鰐魚一樣鋒利的牙齒,只要是水裡的活物,幾乎通吃。在食物不充足的情況下,鰐雀鱔甚至同類相殘,而且,它們的卵對包括人在內的哺乳動物有劇毒。這條魚進入的只是面積不算很大的人工湖,如果進入大型水庫、河流,後果無疑會更嚴重。

  這條鰐雀鱔進入公衆視野,引發了人們對於其來源的追問。鰐雀鱔很可能是作為觀賞魚引進的。據了解,在養殖水體中,目前鰐雀鱔數量并不少,主要集中在廣東地區。由於繁殖量大,綫上、綫下都很容易買到,價格也相對便宜。記者在電商平台搜索“鰐雀鱔”,發現一條鰐雀鱔幼魚十多塊錢就可以買到。

  2021年4月15日正式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規定了防範外來物種入侵與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內容,要求制訂外來入侵物種名錄和管理辦法。為此,今年農業農村部等相關部門制定《關於印發外來入侵物種普查總體方案的通知》,對10種主要外來水生生物進行全國性普查,其中就包含了鰐雀鱔。

  入侵物種只花十多塊錢就可以輕鬆買到,這說明,已經施行了一年多的相關法律法規,對於外來物種行為遠沒有形成足够的震懾力。電商平台成為監管的薄弱地帶,更加隱蔽的綫下交易情況也令人擔憂。這種情況下,監管部門要做的,不僅是嚴厲打擊“人為放生”行為,更需從鰐雀鱔的源頭查起,摸清數量和分布底數,展開更為全面和深入的治理。

  為了防範外來入侵物種的風險,除了完善監管以外,還要加強對公衆的科普和教育,讓人們了解外來入侵物種的種類和危害。這些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比如,“黃花過處寸草不生”的加拿大一枝黃花,比如被稱為水稻“殺手”,原產於南美國家的福壽螺,其危害可謂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這些“生態殺手”的劣跡,理當引起更多的關注和警覺。

  外來物種的入侵、養殖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比如鰐雀鱔市場價才十幾塊錢一條,但一旦這些外來生物扎根本土,每年投入的治理成本將是天價,環境危害更是難以用金錢價值來衡量。所以,面對入侵物種的警鐘再次敲響,從政府到公衆都應積極參與入侵物種的治理,構築起恢恢天網,將入侵物種扼殺於搖籃。(來源:山西法制報 作者:冷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