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拿什麼來保證教材插圖不再出事
http://www.CRNTT.com   2022-08-29 16:44:04


  8月22日,教育部通報人民教育出版社(簡稱人教社)第十一套小學數學教材插圖問題調查結果,同時宣布重繪工作已經完成。這兩項放在同一天公布,顯然是一次有心安排。至此,一度鬧得沸沸揚揚的人教版插圖事件總算是告一段落。

  從調查結果看,符合大家預期。一共有27個人被追責,包括人教社和教育部教材局的主要負責人或被黨內嚴重警告、記大過處分,或被黨內警告、記過處分。其中,人教社總編輯被免職。

  從重繪插圖看,讓人愉悅清新。插圖體現出“中國風”“時代感”“精氣神”和“數學味”的風格特點,展現新時代中國少年兒童精神面貌,堅持大衆主流審美取向,遵循兒童認知與身心發展規律。

  該處理的已經處理了,訪重繪的已經重繪了,事情算是完了?沒。最新的一項統計數據是,國內教材超過11萬種,涉及到小學的就有1萬多種。教材用了一段時間之後,可能還要根據教學大綱,對難易程度等作出調整。也就是說,教材不是一成不變的。問題來了:拿什麼來保證教材不再出事?

  關鍵詞之一是招標。沒有程序的正義,也就沒有結果的公正。小學教材插圖,不管是哪家出版社負責,自己不能隨意指定阿貓阿狗在搗鼓,而是公開招標。這年頭,會插圖的有的是人。首先得有一個第三方來挑,看看哪個團隊提供的插圖更像回事,選三五個團隊後,打包考慮作品風格、創作實力等因素,最後再一錘定音,用心用情、好上加好打造培根鑄魂、啓智增慧的兒童教材。如果不招標,僅憑關系或感覺,弄不好還會給各種貓膩留下空間。

  關鍵詞之二是征詢。教材插圖不只關系審美培育,更關乎價值養成。到底行不行,還得征詢公衆意見。那麼,該向誰征詢?可分為兩類:一是專家與教師,二是家長與學生,聽聽他們有什麼想法,尤其要問問孩子們喜不喜歡,喜歡什麼樣的。人教社痛定思痛,這次廣泛征求美術專家、教育專家、一綫教師等有關方面代表的意見建議,并赴北京、浙江、江西、廣東、雲南等省市面向學生、家長等群體開展問卷調查和意見征集。

  關鍵詞之三是問責。但凡涉及到孩子的事,就沒小事。既然是大事,那總要有人扛著責任走路。職清了、責明了,事情就好辦。教育部這次追責就追得挺到位,不管是誰,不管涉及到哪個層級,該辦就辦,毫不含糊。這就對了。或許還有人之前記性不太好,這裡,善意提個醒:這次可得看清了,出事一擼一大串,吃這碗飯的要責任心、使命感,要有敬畏之心,守好自己的那份責任田。(來源:杭州網 作者:沈俊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