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對話白鱘滅絕論文作者危起偉:保護野生動物,要與滅絕速度賽跑
http://www.CRNTT.com   2022-07-28 20:55:37


 
  首先,要有這個物種的原始數據,通過科學家、政府或某些研究團體收集。然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會組成一個專家組,進行科學的論證和評估。當確定某物種的最後一個活體死亡,才可以正式宣布該物種滅絕。鱘魚也有一個專家組,我是其中一員,從1996年至今都在參與相關的工作。

  新京報:如何區別“滅絕”和“野外滅絕”?

  危起偉:“滅絕”是指該物種的最後一個活體已經死亡、徹底消失;“野外滅絕”是指在某一物種的壽命範圍內,經過調查發現野外的最後一個活體已經死亡,但還有人工養殖的活體。從野外的數據來看,“滅絕”和“野外滅絕”其實是一樣的。

  新京報:這種物種滅絕的評估工作大概需要多久?

  危起偉:一般來說時間不會很長,這次對白鱘的評估,可能是受到了疫情影響。工作主要是收集數據、寫報告,之後,我們會集中開會討論。

  2019年,我們在上海開了一次專家研討會,當時大家對白鱘的現狀有了比較一致的意見。開完會之後,專家們會把評估意見提交到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秘書處審核、校對,最後才會正式宣布物種滅絕。

  新京報:在兩年多前的論文中,你就曾指出白鱘已於2005年至2010年滅絕,判斷的依據是什麼?

  危起偉:在那篇論文中,我們和國外的專家合作,制作了一個研究模型,可以通過模型計算出物種的壽命以及滅絕時間。模型主要依據我們收集的一些數據,包括文獻、白鱘的捕撈記錄、白鱘的年齡體重等,基於這些信息和1981年至2003年的210例目擊報告,我們計算出,白鱘的滅絕時間是2005年至2010年。

  舉個例子,鱘魚的壽命一般是40年,如果在40年間的調查裡,研究人員沒有在野外發現白鱘活體,這就可以表明這一物種已經“野外滅絕”了。

  新京報:白鱘最後一次出現是在2003年,距今不够40年,為何能判定它已經滅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