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小天才事件敲警鐘 教育智能硬件不能劍走偏門
http://www.CRNTT.com   2022-07-21 18:55:19


 
市場火熱 誰的需求

  無論價值如何錨定,目前教育智能硬件的確是一門利潤可觀的生意。據騰訊研究院數據顯示,該領域中新、老品類均增長明顯,傳統品類以學習機為主,2018-2021年,其市場規模從214億元攀升至292億元,預計2024年有望突破400億元,以作業燈、詞典筆為代表的新品類則從2018年的26億元,攀升至2021年的161億元,2024年有望達到553億元,實現對傳統品類的反超。

  面對高度景氣的市場,以科大訊飛為代表的人工智能企業有意憑借技術奪取先發優勢,如騰訊、百度、網易等一衆互聯網企業也紛紛入局,例如網易憑借旗下有道詞典俘獲大量用戶後,乘勢於今年7月推出AI學習機。業內觀點認為,疫情反複阻斷了學校複課,綫上學習需求暴漲,這些企業正是瞄准這一市場機遇紛紛加注,在產品綫上采取“軟硬兼施”的打法。

  不過業內專家指出,雖然短期內市場火爆,但目前學習智能硬件產品仍缺乏持久的生命力。

  通訊專家馬繼華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實際上,許多普通平板電腦也有未成年人保護模式,如果平板廠商來搶兒童市場的“蛋糕”,只需在技術、設計上稍作改動即可,而目前這些兒童電子產品企業想要構築“護城河”以自保恐怕并不容易。

  專家認為,兒童電子產品想要站穩腳跟需要立足於內容,而這恰恰是市場中稀缺的,也是開發者忽視的。對於成人消費者而言,該群體可以適應較為複雜的操作,也有一定消費能力不斷更新設備,廠商可以不斷升級硬件、改進外觀,從而推出新品獲利,該策略顯然不適用於兒童群體,相比硬件,動畫片、游戲這些“精神食糧”才是兒童所需。所以有部分兒童產品打著未成年人的旗號,實際瞄准的是家長的喜好。

  對此,廣科咨詢首席策略師沈萌談到,當下市場中的兒童電子產品,有不少是靠著瞄准家長偏好、煽動育兒焦慮來獲得銷量,需求上的“錯位”注定令其難以久長。但從家長一方來說,其消費既不理性也不客觀,只是從自己心理滿足出發,認為買了自己就盡到了責任,是在給自己從心理層面卸責。兒童電子產品的內容可以通過市場監管,但兒童成長則必須有家長的關心和陪伴。(來源:北京商報 記者:金朝力、王柱力)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