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拉閘限電背後:算好安全、經濟、環保三本賬 多措并舉保民生用電
http://www.CRNTT.com   2021-10-12 23:32:19


 
  在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看來,今年電力供應短缺的主要原因在於電力供需矛盾。“一方面,隨著我國經濟複蘇,電力需求增長過快;另一方面,受能耗雙控政策和電煤價格上漲的影響,煤電企業面臨巨大壓力。”林伯強對人民網財經表示,以發電量計算,火電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約占70%,缺不缺電與煤炭的供應有很大關系。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電煤量少、價高,截至今年6月末,全國煤企存煤約5000萬噸,同比降26%;全國火電廠存煤約1.1億噸,同比減少2100萬噸。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超6.4萬家企業的名稱或經營範圍含“煤炭”。從注册趨勢看,今年前9月相關企業注册趨勢呈現持續走低態勢。

  “在我國電力需求中,用電主要是工業用電,其中高耗能產業用電約占70%。高耗能產業用電迅速增長,也加劇了用電緊張的局面。”林伯強說。

  “限電屬於能源安全問題,煤電企業虧損是經濟問題,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是環保問題。多地限電說明了我國能源安全、能源經濟、能源環保這個‘能源大三角’還需要進一步協調、優化。”曾鳴表示,煤價已市場化,但電力在我國具有公用事業屬性,電價并沒有完全放開,煤電市場沒有聯動,這也造成了多地限電。他建議,持續推進電價改革,電力價格盡可能反映用電成本與供需關系。

  東方金誠公用事業二部資深分析師張偉對人民網財經表示,未來電價改革重點和難點在打通價格傳導機制。同時,適當擴大現貨交易範圍和規模,推進落實已出台的分時電價機制,引導企業和居民錯峰用電,達到削峰填穀作用。

  “我國不缺煤也不缺電,緩解目前用電緊張局面,最根本的途徑要通過價格機制來調節,不漲電價就要壓煤價,或者電價漲一漲,讓電廠有動力多發電。”林伯強表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