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讓“天價”關公像事件成為規範重大決策的反面教材
http://www.CRNTT.com   2021-09-10 23:11:14


  “我覺得雕像的每一塊銅片,都是抽向我們的一記響亮耳光”——湖北省荊州市市委書記日前在一次工作會議上,提到當地“關公銅像搬遷”一事時這樣說。荊州關公銅像建起來花了1.729億元,後因違規而需要搬移,又要花1.55億元——前後3億多元,當地為一座關公像可謂付出了“天價”。

  從相關報道看,首先是關公像建造過程未經規劃許可,其次是去年10月住建部通報稱,荊州市在古城歷史城區範圍內建設的巨型關公雕像高達57.3米,違反《荊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有關規定,破壞了古城風貌和歷史文脈。

  “古有關公大意失荊州,今有荊州大意失關公”,網友的調侃表達了公衆對此番“先建後搬”的不滿。該投資的代價不可謂不大,教訓不可謂不深刻。

  類似的被指濫建“文化地標”、破壞自然景觀風貌等事例在其他一些地方同樣存在。還有見諸媒體的各種“爛尾工程”、毫無特色的“特色小鎮”等,不少都在盲目決策、跟風建設上栽了跟頭。此外,國家級貧困縣斥巨資修建仿古城門,某地在高速公路出入口花巨資建造大體量的“鯉魚躍龍門”景觀等,類似“路邊工程”“盆景工程”“面子工程”因不切實際、勞民傷財而飽受詬病。

  除了純粹由企業投資的項目之外,重大項目投資來源不盡相同,有的是政府出資,有的是企業出資同時有相關政策的扶持。這兩種情況的投資項目,凡發生重大決策失誤,也有不同的情況和原因,有些是由於制度不健全,部門間規定“打架”,不同時期標准不統一,使得先前的決策在日後打了自己的臉;有些是規劃建設不合理、不科學,事先缺乏充分調研和論證,沒能對決策可能產生的後果進行預判和評估,後續實施過程中未能及時調整和修正,導致窟窿越來越大,補救成本越來越高;更主要的則是一些地方的決策者一心要出“政績”、搞噱頭、創紀錄、博眼球,不顧當地客觀實際,甚至繞過相關論證程序及監管環節,拍腦袋決策,拍胸脯上馬,最後拍屁股走人。

  需要注意的是,類似重大決策失誤,背後往往有著複雜的利益關系。厘清事件背後複雜的權責關系,既不讓該擔責受罰者輕鬆得到豁免,又不讓不相幹者最終成為“替罪羊”,這要求相關部門在對類似事件的後續處理上,既要積極主動,又要格外謹慎。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