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大象回家住哪里
http://www.CRNTT.com   2021-06-11 18:19:54


 
  他指出,大象需要的生存環境和人需要的生存環境不一樣,人認為好的地方,大象不一定認為好;大象需要的地方,不一定是人認為生態環境最優的地方。大象需要的空間是有林窗、林隙的原始森林,熱帶密林的林窗、林隙提供的水分、食物、泥潭、硝塘,才是它們的真愛。保護得特別好的原始森林,如果林窗、林隙不够,也不適合大象生存。“保護的主體是大象,就要根據大象的生活習性和生存要求,為大象營造適宜的生態空間”。

  大象作為陸地上最大的野生動物,需要大面積的生存和游走空間,如何為大象生存發展騰出空間呢?

  “這需要國家高位統籌,頂層設計。”段昌群建議,在亞洲象最適宜的生存地帶,通過國家行為建設亞洲象國家公園;地方要與國家同頻共振,對騰挪空間里的人群生存發展、產業結構作出調整,讓種植橡膠、茶葉的農民轉化為國家公園的職工,建立固邊守土、服務大象的新型生態社區;做好國家公園的特許經營與科學利用,制定以大象秘境、熱帶雨林、民族生態為特色的特許經營方案,讓地方生態資源優勢轉變為當地群衆的發展優勢,讓人和大象都生活得好。

  “大象是超大型的陸生動物,人養不起也養不好這個大種群,要讓它們回到大自然里自己去覓食生存。”段昌群說。

  雲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學研究所所長郭賢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認為,亞洲象還是要吃本地的野生植物,“食性改變、扭轉很困難”。為不強化亞洲象對人類經濟作物產生依賴,研究所在猛養和猛臘建了兩個食源地,把過去種玉米、甘蔗改為種棕葉蘆等植物。

  專家介紹,亞洲象的長距離遷移取決於景觀和環境條件的連通性,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很早就對亞洲象栖息地以及遷移廊道提出了規劃,據觀測,“南下”的象群路綫與該區域廊道的規劃相符,證明了保護的成效。值得關注的是,2016年以來,雲南林業部門已開始規劃亞洲象國家公園。

  “盡快建立亞洲象國家公園是防止象群長途遷徙的根本之策。”段昌群說,“人象各回其位、各安其家,不要混居,不要有過多交集,不要相互打擾,遠遠欣賞,相互尊重,才是人和大象都需要的。”(來源:中國青年報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張文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