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愛奇藝“超前點播案”敗訴後,還有更讓人擔憂的事兒……
http://www.CRNTT.com   2020-07-02 18:36:55


 
  ——個人行為數據有商業價值,用戶卻沒有財產權益。北京盈科(杭州)律師事務所律師甘海濱認為,大部分互聯網平台約定網絡賬號用戶僅有使用權而無所有權,但平台賬號的使用權也可被視為虛擬財產。隨著行為數據使用量的增加,行為數據會越來越具有價值。

如何規制“掌管鑰匙的人”?

  甘海濱認為,網絡平台是“掌管鑰匙的人”,用戶隱私權相關條文都有利於公司商業使用,必須明確互聯網企業商業使用和數據保護的邊界。

  高艶東認為,數據收集主體只要有商業用途的,一定要遵循正當、合法、必要、同意四大原則,收集信息的範圍等應恪守最低限度。

  針對用戶“網絡痕跡”,高艶東建議,可以將數據分類保護和管理。一是嚴格保護敏感“痕跡”,例如行蹤軌跡等信息;二是協商使用一般信息,用戶同意授權,經去標識化處理後,平台可以據此提供個性化推送和服務。

  一些法律界人士認為,現實中,由於用戶個人難以舉證等原因,面對平台、開發者過度收集、使用“網絡痕跡”行為維權困難,應加快推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專門立法。

  網絡安全專家表示,企業應自覺規範信息安全保護,對信息做必要的脫敏、加密等技術處理,特別是在數據傳輸、共享過程中利用“同態加密”等技術,對用戶“網絡痕跡”妥善保護。同時,有關部門要加強技術監督手段,查處“手拿鑰匙”的平台濫用數據信息等違法行為。(來源:大河報網)
  近日,愛奇藝在“超前點播案”敗訴後,又被指“侵犯隱私”:在案件庭審中提交了原告用戶吳先生的觀影記錄,被當事人公開質疑。

  觀影記錄、打車軌跡、搜索記錄、購物清單……人們在網絡空間的活動越來越頻繁,每一次屏幕停留、指尖操作,都會被存儲為數據形態的“痕跡”。浩如煙海的“網絡痕跡”關系用戶個人隱私,究竟該如何保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