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我國進入全面禁食野生動物時代
http://www.CRNTT.com   2020-05-20 20:01:35


 
  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學原校長許智宏等學者表示,這些病毒本來存在於自然界,野生動物宿主并不一定致病致死,但由於人類食用野生動物,或者侵蝕野生動物栖息地,使得這些病毒與人類的接觸面大幅增加,給病毒從野生動物向人類的傳播創造了條件,危及公共衛生安全。

  為了最大程度隔斷傳染源,張立實建議,應盡快制定《生物安全法》和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法》、《動物防疫法》等相關法律,盡快發布《畜禽遺傳資源目錄》,使相關的監管有法可依,有更具體的可操作性。

  事實上,此前我國相關名錄對社會影響較大的關鍵類群并未形成覆蓋。例如,在相關名錄所保護的1804種野生動物當中,我國130餘種蝙蝠和5種旱獺未見有任一種上榜,而這兩個類群正是2003年SARS和2019年的鼠疫及冠狀病毒的主要攜帶者,相應保護依據的缺失使得公共衛生安全面臨較大風險。

  張立實表示,農業和畜牧業、動物及其疫病、生態和環境保護、病原和傳染病控制等相關研究機構應加強對野生動物及其合理利用,尤其是有較大經濟利用價值的野生動物的研究,正確區分按照家畜家禽管理的野生動物和應嚴格限制對野生動物,不斷修訂完善《畜禽遺傳資源目錄》,以保護和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對確因科研、藥用、展示等特殊原因而需要對野生動物進行非食用性利用(如開展動物實驗研究以及作為某些必需的工業原料和藥物等)的行為,要按照國家有關法規和相關規定實行嚴格審批,并嚴格做好相關的檢疫檢驗工作。

  同時,張立實指出,政府相關部門、學術團體、媒體、研究機構和學校等應從預防野生動物來源的傳染病、營養和食品安全、保護環境和生態平衡等多方面,加強對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和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的宣傳教育,引導公衆自覺增強公共衛生安全和生態保護意識,移風易俗,養成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自覺改掉食用野生動物的習慣,以及利用野生動物的皮毛、骨牙和器官等作為化妝品、藥品和奢侈品等行為,從根本上杜絕非法野生動物交易。(來源:法制日報 記者:史衛燕、梁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