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餐飲環節一季度食品抽檢數據:44.4%的大米及米製品抽檢產品發現鎘超標(即抽檢18個批次,有8個批次鎘超標)。但廣州市食藥監局又表示:“不便透露被檢出鎘超標大米的品牌”。
到底哪些大米有毒?在輿論汹汹追問之下,5月17日晚,廣州市食藥監局公布了包括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食堂在內的四家涉及使用“鎘大米”的單位;18日晚,又公布了不合格米及米製品的生產廠家及品牌,但對於產品流向及查獲數量則仍未公開。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規定了食品安全信息統一公布制度,明確只有食藥監等相關部門才有權公布,其他組織和個人不能任意公布食品安全信息。所以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公布信息,應當按照該法做到準確、及時、客觀。但這次廣州市食藥監局卻明顯沒能做到。44.4%的大米鎘超標的抽檢結果本身,就足以讓人心惶惶,而廣州食藥監部門之前拒不公示涉案企業、品牌名稱的決定,製造了更大的懸念,將個別品牌的質量問題上升為民眾對整個產業的不信任,引發了社會更嚴重的恐慌。大米本是南方人的生活必需品,讓已經通過調查掌握有毒大米具體信息的地方政府部門告訴老百姓哪些大米不可以吃,是一個再卑微不過的訴求,但食藥監部門還是一度說出了“不便透露”這樣的話。
其實,在鎘大米問題上,廣東一些地方政府部門搞“躲貓貓”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今年2月底,就有媒體報道湖南部分鎘超標大米流入廣東,當時廣東省衛生廳通報稱:“部分退貨的問題大米由湖南經銷商銷往廣東省個別地區用於飼料用糧”。那麼“個別地區”又是那些地區?至今有關方面仍未公布相關信息。南方日報記者經過多月調查發現,當初深圳市糧食集團有限公司只返退了其經銷的100餘噸鎘大米,其他都被降價處理銷售,並沒有真正用於工業用途。可以說,這次鎘大米危機只是上一次鎘大米危機的回頭潮,諱疾忌醫從來不能解決問題。
而且,食品安全信息披露滯後並非偶發事件。比如在前不久的“農夫山泉標準之爭”中,有媒體記者調查發現,雀巢、統一、可口可樂、康師傅等瓶裝水品牌,並沒有執行國家標準,而都是執行自家的企業標準。記者向這些企業提出公開企業標準時,多被以“商業秘密”為由拒絕。《食品安全法》規定,企業標準應當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備案。原衛生部制定的食品安全企業標準備案辦法明確規定:衛生部門要向社會公布備案的企業標準。但目前僅有雲南省衛生廳主動在網上公示了備案的企業標準,很多本應接受公眾監督的企業標準卻成了企業自己的“商業秘密”。
再比如,去年11月,江蘇蘇州市質監部門就查獲了“美素麗兒”山寨奶粉事件,但不可思議的是,案發之後小半年過去了,“美素麗兒”卻沒有被要求下架,直到今年3月28日央視曝光之前,無數寶寶還在吃著這款來路不明的山寨“荷蘭奶粉”。
中國目前的食品安全危機的確存在,只有正視問題,才能解決問題,政府有關執法部門諱疾忌醫只會把矛盾埋得更深,製造食品安全、政府公信雙重危機。及時、全面公布有毒有害食品信息,必須成為一條不容逾越的執法底線。前不久,國家食藥監總局方面發出了“讓謀財不惜害命的人傾家蕩產、人頭落地”這種擲地有聲的話,那麼如果一些地方監管部門故意隱瞞、拖延人命關天的食品安全信息,又該當何罪呢?(時間:5月20日 來源:東方早報) |